第1691章反擊前夕(1 / 2)

重返1998 筆舞春秋 4576 字 10個月前

伴隨著湄港大學的第一場畢業典禮,國際整個經濟市場上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與此同時,湄港的外正大權開始逐漸與北麵相通,代言人由江姓漸漸換成了丕姓。

而江洋則打出了一張讓所有人都出其不意的牌。

新絲綢之路。

在這個項目上,顯然是由北邊那頭雄雞發起,由湄港左右疏通,由江洋在海外牽頭運作的。

華東貿易港的基礎上,整個東亞地區的貿易情況已經超越了華美,成為了一種不可阻擋之勢。

不知不覺期間,新絲綢之路項目中已經有近80個國家,14個國際組織紛紛加入。

尤其是在病毒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這種驅使反而愈演愈烈。

而新絲綢之路的主要目的就是方便貿易,深度合作,共同發展,共建繁榮。這與美國所提倡的壟斷式扶持方式截然不同,甚至完全就是背道而馳。

華方倡導的是一起強大,講究合作。

並且在短短兩個月就被評為了“世界上最長,且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

對於此項目,丕卿在國際上多次發言:新絲綢之路,就是華夏民族百年大變局的開端。

潛伏在深處的意義,就是由華方牽頭,另組一隊,新建一個貿易圈子,讓其他國家拋棄美元結算。

換句話說,就是從根本上讓美元被孤立,然後讓美國失去經濟上的優勢。

而這,僅僅隻是新絲綢之路的第一步。

它的最終目標,是整合世界上最大的經濟板塊和能源集中利用,用穩定大量的產能,龐大的外彙儲備等,來實現全人類共同體。

期間,江洋不斷活躍於東亞及太平洋對岸的各個國家與組織,頻繁的遊走和講說。

對於這個項目,江洋是這麼理解的,並在內部召開會議的時候這樣跟國人講解。

一、它可以解決華夏產能過剩的問題。

在新絲綢之路初始之際,華夏確實麵臨著巨大的產能過剩問題,尤其是鋼鐵水泥等行業。但新絲綢之路的戰略布局,首先就是在歐亞大陸修高鐵和高速公路這樣的基礎設施。

江洋提出,湄港目前在整個東南亞所修建的鐵路及海運,恰恰就是為了新絲綢之路的發展進行鋪墊。

而修建大量的公路、鐵路及基礎設施,其最主要消耗的產能就是鋼鐵和水泥。

如此一來,雙方受益。

二、它可以解決外彙資產過剩的問題。

江洋表示,華夏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美元外彙持有國,新絲綢之路開啟之後,華夏投資他們的基礎設施建設最初一定是用美元進行結算的,但拋掉過多的美元外彙之後,會逐漸的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

諸如周邊各經濟較差的國家而言,修建的時候借的是人民幣,到時候用美元來還錢總歸是不合適的。

久而久之,人民幣在國際上的地位會逐漸提升。

三,解決石油危機。

石油是一個國家的命脈,而華夏經中東和非洲運輸過來的石油幾乎都是來源於馬六甲海峽,那裡一旦發生軍事衝突,後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於是,華夏剛好借助這次新絲綢之路的發展,重新規劃路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