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笑道“恭賀父皇,在後世的評價如此之高,就算是和秦皇漢武相比,也絲毫不遜色啊。”
明朝。
朱棣叉著腰來回踱步,說道“老爺子,現在一定很開心,可是等他知道,我這個燕王成了皇帝,他肯定是勃然大怒。”
朱高熾寬慰道“父皇,也許太祖皇帝會一開始憤怒,但是得知了父皇您的豐功偉業,一定會高興。”
朱瞻基用力點頭道“皇爺爺,我覺得父親說的在理。”
朱棣大笑了幾聲,神色有些期待道“希望如此。”
【安葬了父母後,朱元璋在走投無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覺寺的高彬和尚,在寺裡剃度為僧,做了小行童。
【他在寺裡每日掃地、上香、打鐘擊鼓、燒飯洗衣,有時仍會受到老和尚的斥責。】
【不久當地出現饑荒,寺裡也得不到施舍,主持隻好罷粥散僧,打發和尚們雲遊化緣。年僅17歲的朱元璋才做五十天行童,也隻好離開寺院托缽流浪。】
【朱元璋邊走邊乞討,接觸了各地的風土人情,見了世麵,開闊了眼界,艱苦的流浪生活鑄就了朱元璋堅毅、果敢的性格。】
【這三年的生活,對朱元璋的一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而在他在外雲遊的三年,也正是元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湧的時期。】
【社會上廣泛流傳著“明王出世,普度眾生”的說法,北方的白蓮教也在進行同樣的宣傳。】
【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韓山童、劉福通在潁州揭竿而起,士兵們頭裹紅巾,號稱“紅巾軍”,並推韓山童為明王。】
【接著徐壽輝起於蘄州,李二、彭大、趙均用起於徐州。幾個月之間,各地紛紛響應。】
【第二年正月十一日,定遠土豪郭子興聯合孫德崖等人起兵,數萬百姓起而響應。郭子興聚眾燒香,成為當地白蓮會的首領。】
【二月二十七日,起義軍攻下濠州後,郭子興自稱元帥。隨後,郭子興據濠州而堅守,號令彰明。】
【這個時候,朱元璋收到兒時夥伴湯和的來信,邀請他參加郭子興的義軍。恰在此時,他的師兄
秘密告訴他,說有人知道此信,要去告密。於是,朱元璋去投奔郭子興的紅巾軍。】
【這一年,朱元璋25歲。】
後世實時彈幕——
“命運的齒輪轉起來了。”
“階級矛盾日益激化,再加上天災頻繁,走投無路的貧苦人鋌而走險,所以那個時期起義的很多。”
“亂世出英雄!”
“湯河和郭子興算是朱重八的貴人了。”
【朱元璋精明能乾,處事得當,打仗時身先士卒,獲得的戰利品全部都上交,得了賞賜,又說功勞是大家的。】
【在部隊中的好名聲傳播開來,郭子興也把他視作心腹知己,有重要事情總是和朱元璋商量。】
【當時郭子興有一養女,是其至交馬公的女兒。】
【馬公死後,他最小的女兒便由郭子興收養。郭子興見朱元璋是個人才,於是便把養女馬氏嫁給了朱元璋,】
【從此軍中改稱他為朱公子,朱元璋另起了正式名字元璋,字國瑞。】
【值得一提的是,這位馬氏,乃是朱元璋的一生的貴人,也是在建國之後,唯一能壓製住朱元璋殺心的人。】
【千古賢後——孝慈高皇後馬氏。】
【換句話說,要是沒有馬皇後,也就沒有朱元璋。】
【而馬皇後的賢,不隻是讓朱元璋敬佩,就連那群文武大臣,也是無比敬重,馬皇後殯天的時候,大臣們哭的跟死了親娘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