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輕聲道“這個姚廣孝倒是有點意思,隻是看起來名聲不是太好,不是聰明人所為,能善終已經不易了。”
扶蘇蹙眉道“此人能被後世稱為一代妖僧,可見其為人算不上正派。”
漢朝。
劉邦莞爾一笑道“一代妖僧?這讓朕想到了當年的斬白蛇起義了,應該是有一定誇大。”
“不過此人一定很聰明。”
“就像是蕭何和張良一樣。”
呂雉輕聲道“陛下所言甚是。”
唐朝。
李世民總結道“曆朝曆代成大業者,都不乏聰明才智逆天之輩,這後世的姚廣孝就是其中之一。”
魏征說道“才智雙全的人固然重要,那還需要遇到雄心大誌的明主,要不然也是枉費心機。”
宋朝。
趙匡胤輕笑道“朕倒是很喜歡姚廣孝的野心,要是沒有了野心,能成就什麼大業?”
趙普用力點頭附和。
明朝。
朱棣輕輕念道“好一個黑衣宰相姚廣孝,隻是華夏後世對你的評價兩極分化,不過你在朕的眼裡,就是靖難第一功臣!”
“是你,修了永樂大典。”
“這功勞簿上得有你的名字。”
朱高熾寬慰道“兒臣觀後世華夏的評價,一代妖僧並不算是一個惡名,父皇不必在意。”
帝王空間。
“姚廣孝並沒有後世說的那麼浮誇,人非常善良,也非常的智慧。”朱棣小心解釋道。
“妖僧一個。”朱允炆憤憤不平道。
朱元璋沒有理
會二者,而是抬頭看向天幕,喃喃道“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之後,大明是什麼樣的,為何大明戰神還遲遲沒出現。”
朱棣行了一禮道“父皇,大明戰神朱祁鎮應該快了,如果我沒有預料錯的話,應該是我皇孫的兒子。”
【明仁宗朱高熾(1378年-1425年),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長子。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次年改元“洪熙”。】
【朱高熾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喜好讀書。由於他的儒雅與仁愛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愛。但身形較胖,導致身體較弱。】
【朱高熾的祖父朱元璋親自關心朱棣的幾個兒子。一次,朱元璋派這個少年在破曉時去檢閱軍隊。】
【後者回來報告之快令人吃驚,他解釋說,清晨太冷,檢閱應等到士兵們吃完早餐以後。】
【另一次,朱元璋要他審閱幾份官員的奏章。他有條不紊地把文武兩類分開,並相應地作了報告。他的祖父不斷地被他的文才和行政能力所打動。】
【在朱棣起兵靖難後,朱高熾留守的北平被李景隆五十萬大軍包圍,朱高熾以一萬兵守住了城,並在後期出城突襲。】
【這一戰役對整個靖難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也是朱高熾在靖難中最耀眼的一筆。】
【建文帝遣書給朱高熾,許以封王,爭取朱高熾歸順朝廷。】
【朱高熾接到書信之後看也沒看,原封未動地送到朱棣麵前,使建文帝的反間計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