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明朝已冊立了新皇帝,瓦剌以明英宗要挾明廷之計不得逞,遂於十月率大軍進犯北京。】
【京師保衛戰由此打響。】
【正統十四年(1449年)十月初一,瓦剌大軍直抵京師,於謙坐鎮京師進行指揮調度,發動強攻。】
【瓦剌認為德勝門空虛,有機可趁,隨後發動萬餘騎兵來襲,於謙使用當時最先進的火器、火炮攻擊瓦剌騎兵,瓦剌倉皇而逃,明軍大獲全勝。】
【此戰役後,瓦剌雖然元氣大傷,仍然不死心,多次進犯,都因明軍防範嚴密而未得逞,不久退出關外。】
【一番博弈後,瓦剌萬般無奈之下,也先隻好將沒有利用價值的朱祁鎮毫發無損地送回明朝。】
【景泰八年正月(1457年),代宗朱祁鈺病重,無力掌控政局,在一群文武大臣和孫太後支持下,朱祁鎮發動了奪門之變。】
【明英宗朱祁鎮宣複位,下詔改景泰八年(1457年)為天順元年,朱祁鎮重登皇位,立即就把病重的代宗朱祁鈺軟禁。】
【同年三月,代宗離奇去世。】
後世實時彈幕——
“他弟弟朱祁鈺,攬狂瀾之既倒,扶大廈之將傾,最後連祖墳都沒進!”
“朱祁鈺比他哥強一萬倍!扶大廈之將傾!”
“因為沒有兒子,為了大明默許了。”
“朱祁鈺比朱祁鎮猛是真的。”
“朱祁鈺比朱祁鎮強太多了。”
“朱祁鈺才是有明朝風骨的人,他哥哥朱祁鎮就是個笑話。”
“朱瞻基看錯了朱祁鈺!”
“朱瞻基從小不看好朱祁鈺,但凡沒有看走眼,說不定朱祁鈺真的成為一個好皇帝。”
“景泰八年,風調雨順!”
“守成之君,就庸弱了點!但是在國難之際挺身而出,守住大明,就一個功績足以共享太廟,頌以明君。”
“朱祁鈺配得上皇帝這個稱號。”
“朱祁鈺是最正的皇位,功績無可磨滅!”
【明代宗朱祁鈺是明朝第七代皇帝,他的登位,並不情願,而是被太後和滿朝文武所謂的“社稷為重,君為輕”推上皇位的。】
【要說起朱祁鈺,可以稱為虎父無犬子!】
【下令將導致土木堡之變的禍源宦官王振全家抄斬,平定國民人心,在京師保衛戰中重用於謙。】
【京師保衛戰中,當景帝朱祁鈺站在城樓的瞬間,明軍士氣高漲,大呼萬歲!令陣前的瓦剌騎兵無比震撼。】
【京師保衛戰初期,孫皇後讓朱祁鈺去往南京留一條後路。】
【朱祁鈺出城後,還是返回了,並含淚懇求,以後若是真有事,可以讓其他皇室稱帝,他隻想帶領大軍在前線衝鋒陷陣。】
【朱祁鈺我姓朱,朱家的男人,還有血性!還願意為國效忠!】
【朱祁鈺我不能逃走!倘若大明朝真的亡了,我願意做第一個殉國的。】
【也正是這樣血性的朱祁鈺,死在了皇位鬥爭上。】
【朱祁鈺死後,還被朱祁鎮賜諡號為“戾”,僅以親王的禮儀下葬,不允許被埋葬在皇陵。】
【朱祁鈺你在土木堡喪師辱國,太後才命朕監國,群臣才請朕登基,你大明天子,帶著敵人叫門勸降,有什麼資格君臨天下?】
【正是因為接你回來,才致有今日之禍!】
帝王空間。
金門再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