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有獎問答。】
【若是你是崇禎帝朱由檢,麵對內憂外患,國庫空虛,官吏、豪紳和商賈不願捐賑災銀。】
【你會如何做?】
【請在下方寫下你的見解。】
嬴政怔了下,旋即也沒有心情“教導”扶蘇,而是以手作筆,在身前寫出見解。
不隻是始皇帝。
曆朝曆代的帝王耳邊都響起了這道聲音。
就連崇禎帝也聽到了。
在短暫詫異過後,崇禎帝看向下方麵露悻悻然的滿朝文武,沉吟少許,開始作答了起來。
哪怕是到了這個關鍵時候。
朱由檢的上上策,還是以說服為主。
如果可以的話,官吏、豪紳和商賈願意捐銀子。
還可以給其榮耀,並等國庫緩過來後,還可以還給捐獻人。
至於下下策,可就血腥了不少……
當崇禎帝朱由檢寫下下策的時候。
曆朝曆代皇帝的策略,沒有出現在天幕之上,而是在他的眼前顯現。
秦始皇嬴政“皇帝殺幾個貪官、囚幾個魚肉鄉裡的豪紳,查幾個商賈,天經地義!”
李世民滿朝文武總有貪官,天下之大,總有豪紳欺男霸女,商賈多有不義之財,可從這三個方麵開刀!”
趙匡胤“天下陷入災荒年,內憂外患。
都要覆滅了,
所有不以國為重的官吏、豪紳和商賈。
都是貪官汙吏、都是為禍一方的豪紳、都是賺取不義之財的商賈。
非常時期,就應該用非常手段。
好商好量已經沒多大用。
當用重典,甚至是查抄不服,心懷僥幸者!”
明太祖朱元璋、永樂帝朱棣、仁宗朱高熾、還有宣宗朱瞻基,非常統一給出了策略。
幾乎和上麵的帝王給出的策略,大差不差。
崇禎帝看到這,重重咽了下喉嚨。
【災年一連維持了幾年,多地發生起義。】
【內憂加重,導致外患勢大。】
【明朝覆滅之象漸顯,朝野內外人心散亂。】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正月,朱由檢到皇極殿接受百官朝賀,發現隻有一名金吾在場。】
【隨後,文武官員陸續趕來。】
【站朝班時一片混亂,勉強完成朝賀。】
【二月,李自成攻陷太原,其後一路北進。】
【山西總兵奮力相戰,因軍糧匱乏,被迫退守。】
【三月十六日,李自成攻陷昌平,開始攻打京師,十八日傍晚,京師外城陷落。】
【朱由檢命眾嬪妃自儘,周皇後自縊而死。】
【十九日拂曉,內城陷落,朱由檢在萬壽山自縊。】
【太監王承恩與其一同自縊。】
【朱由檢的衣襟裡留有遺書我死後無臉見祖宗,自己去掉冠帽,用頭發蓋住臉麵,現在任憑盜賊分裂,但不要傷害百姓一人。】
後世實時彈幕——
“直到最後一刻,他也沒有忘記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祖訓,走好!”
“自己想不開,判斷失誤,一不南遷,二不和談。”
“回複樓上知道什麼叫風骨嗎?”
“大明,氣數已儘!”
“崇禎,十七年,無愧於華夏!”
“大明,最有漢族血性的一個朝代。”
“我大明朝豈有棄國而逃的天子?”
“時也,命也,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