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慶帝朱載坖駕崩後,由十歲的皇太子朱翊鈞即位。】
【年號為萬曆。】
【萬曆皇帝朱翊鈞在位的前十年,對張居正十分信賴。】
【命其主持政事,取得一係列成效。】
【萬曆帝一即位,張居正就根據隆慶遺詔和皇帝的實際情況,提出了以務學為急。】
【張居正為萬曆帝朱翊鈞規定了嚴格學習日程。】
【朱翊鈞經常在沒有視朝的時候去文化殿,聽儒臣講讀經書。】
【休息片刻後,再讀史書。】
【朱翊鈞自即位到張居正去世後,整整堅持了10年時間。】
【做到了勤學,也取得了明顯的學習效果。】
萬曆年間。
張居正神色複雜一笑,作為三朝元老。
他做的一切,無愧於心。
先前後世華夏人對他的評價也不錯。
可是讓張居正始終想不明白的是,為什麼會“明實亡於萬曆之說”?
萬曆帝朱翊鈞勤學。
張居正推行的一係列政策,又讓大明興盛。
這一切到底是哪個環節出錯了?
【張居正(1525——1582)。】
【原名張白圭,字叔大。】
【號太嶽。】
【出生於湖廣荊州衛江陵縣,而又被人稱為張江陵。】
【明朝政治家、改革家。】
【萬曆年間內閣首輔。】
【張居正16歲中舉,23歲中二甲第九名進士。】
【他的一生極為傳奇。】
【張居正做為三朝元老,親眼目睹過嚴嵩、其師徐階,以及高拱的高樓起,以及轟塌。】
【公元1572年,6月。】
【太後太妃聯合馮保,以十歲的萬曆皇帝之名。】
【革除了高拱的所有職位。】
【首輔的位置,再次空了出來。】
【萬曆一朝的內閣裡,僅剩下張居正一人。】
【張居正,走到了臣子生涯的最高點。】
【他的首輔時代,終於開始了。】
【這一年,他48歲。】
【自23歲以進士身份進入官場,很早就立下誌向,不顧個人毀譽,也要造福天下。】
【張居正立的是一個成聖之誌。】
【他出任首輔後的十年,是明朝蓬勃發展的十年。】
【正在走下坡路的明朝,出現了中興氣象。】
【政治上有考成法。】
【經濟上有一條鞭法。】
【軍事上他重用名將戚繼光。】
【農業上他任用河道專家潘季訓治理黃河,成效顯著。】
【一係列舉措,讓沉屙日重的明朝煥發出新的生機,這也是張居正人生的最後十年。】
後世實時彈幕——
“萬曆初年深冬的一天清晨。
京城下了大雪。
堆積深厚,道路難行。
小皇帝朱翊鈞體諒百官上朝之難,便下旨朝會延期舉行。
但首輔張居正卻仍然一人獨往。
朱翊鈞被張居正的執事感動,遂在寒風淩冽中早早上殿接見。
這一天的朝會,偌大的金鑾殿上,隻有皇帝和首輔兩個人而已。”
“回複樓上誰言天公不好客,滿天風雪送一人(淚崩)。”
“(張居正雪中獨行圖jpg。)”
“上學時一心想成為海瑞那樣的人,出了社會,才知道變成張居正那樣的人多難。”
“明朝的遺憾太多。”
“不擇手段,心狠手辣成功走到臣子生涯最高點仍心懷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