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2 / 2)

【各大富商屯糧,待價而沽,欲要大發災荒錢,你該如何應對?】

【範仲淹就給出了絕對是教科書級彆的策略。】

【史稱荒政三策。】

【皇佑二年,江浙地區爆發了大規模的饑荒。】

【大災之年,餓浮遍野。】

【本地富商卻成立了糧商聯盟,他們大發災難錢,把60文一鬥的米價抬高到了120文。】

【當時的範仲淹恰巧在杭州當官。】

【要是這個時候開倉放糧,災民太多,屬於杯水車薪。】

【治急不治本。】

【要是等到官府手裡沒有了糧食,到時候糧商聯盟更會哄抬糧價。】

【於是範仲淹想出了荒政三策。】

【第一策,範仲淹先是以150文的高價,從各處的糧商手裡大量收購糧食,屯而不放。】

【糧商們見此,這不是默許了?】

【那他們不如乾脆把糧價直接上漲到150文。】

【因此,老百姓大罵範仲淹是貪官。】

【杭州的糧價150文一鬥的消息,很快傳遍了附近的糧商那裡

。】

【一個月內,杭州的碼頭就停滿了各地的運糧船。】

【各地糧商都想趁機撈一把。】

【範仲淹見時機成熟了,立刻停止收購高價糧。】

【並且開始開倉放糧,免費糧食大量供應。】

【杭州糧價開始暴跌。】

【各地的運糧船在碼頭停著,如果糧商把糧食拉回去,外地的糧價本身就不高。】

【一來一回,更不劃算。】

【隻得硬著頭皮低價賣出去。】

【此為第一策。】

【糧價穩住了,想要度過災年還不夠。】

【畢竟糧食還需要錢買。】

【而且糧食太少,災民太多,想要省吃儉用度過不容易。】

【範仲淹號召各部門官員重新翻修縣衙。】

【當時杭州寺廟很多。】

【於是範仲淹就給他們說,趁著災荒年。】

【可以用最低的苦力修繕寺廟。】

【這樣一來,寺廟和富商紛紛效仿,一部分災民也有了做工的地方。】

【此為第二策。】

【災年,範仲淹以免除商稅,鼓勵富商籌辦大規模舉辦賽龍舟。】

【唱大戲等娛樂活動。】

【這些活動,一般會聚集很多人。】

【如此,災民才有更多的工作機會。】

【此為第三策。】

【就在這一年,範仲淹的管轄區域。】

【每天都有幾萬災民從事貿易、餐飲、工匠等等工作。】

【災情延續了好幾年。】

【江浙地區,隻有杭州安然度過了災難。】

後世實時彈幕——

“以工代賑。”

“歐陽修和蘇軾都敬仰的存在範仲淹。”

“勝天半子,以身入局!”

“千古第一經濟專家範仲淹!”

“範仲淹玩龍舟賽以促進經濟。”

“當時有人參範仲淹夥同富商吃喝玩樂,哄抬糧價,這恐怕就是以身入局了。

一個鬨不好。

可不是玩笑。”

“宋朝不缺文官武將,缺的是皇室的壯誌雄心。”

“小時候隻學過先天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千古完人——範文正公。”

“治國有道啊,人才!”

“這用我們現代人的思維來說,範仲淹這就叫逆向思維。”

“創造需求,增加就業。”

“這麼說吧,範仲淹的荒政三策,現代人都在學習。”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