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拿下西夏,大宋也就有了養馬場。
也就有了統一天下的資本(淚目)。”
“北宋無將,南宋無相。”
“冗兵、冗官、冗費。”
“宋是積弱,但並不積貧吧。”
“北宋冗兵冗官冗費,財政支出特彆大。
雖然說商品經濟發達。
但還是積貧積弱。”
“矮子裡麵拔高個,在大宋除了趙匡胤以外,他就是第二的皇帝。”
“宋神宗最大的敗筆就是沒魄力。
早點殺了那個會砸缸的司馬光。
王安石的改革就成功了。”
“沒用,利益集團的事,殺司馬光有何用?”
“宋朝是士人共治,彆說隨便殺,說一句也不行。”
“不是司馬光一個人,是整個既得利益者啊。”
“神宗和哲宗都是英年早逝,不然北宋不會亡。”
宋朝。
剛下達了招王安石入宮商談變革的宋神宗趙頊,深深歎息一聲。
北宋還是亡了嗎?
他趙頊英年早逝了。
變法也失敗了?
這一樁樁噩耗從天幕上傳來,讓他不覺眼眶濕潤。
【熙寧三年。】
【新法被大多數的人反對。】
【有多少人反對王安石提出的新法,像歐陽修、蘇軾、司馬光便是先驅,更甚者有太皇太後和皇後。】
【可以說宋神宗趙頊,是頂著天下士大夫的壓力堅持變法。】
【王安石提出的新法,主要分為富國部分,以及強兵部分。】
【還有新的科舉製度。】
【企圖改變閉門學作詩賦。】
【入官對社會上的事都不知道的情況。】
【史稱熙寧變法。】
【宋神宗趙頊鐵了心要整頓朝廷,兩次任王安石為宰相實施變法。】
【可是新法觸碰的利益集團太大了,根本就得不到支持。】
【王安石迫於壓力罷相後。】
【宋神宗趙頊在次年改年號為元豐。】
【親自主持變法。】
後世實時彈幕——
“初心沒錯,但是低看了人性。”
“宋神宗趙頊還是想要求變的,可是在經曆了宋仁宗時期的士大夫集團太大了,在加上新法執行人把它變了味。”
“王安石就是理想家空想家,不切合實際,想的太美好了。”
“底下人執行走了樣,比如青苗法。
本意是讓農民可以向國家貸糧食。
然後以收取比地主低得多的利息,避免農民被地主剝削。
結果底下人為了業績,強行借貸。
而且強行抬高利息。
這才使得這項政策被百姓痛恨。”
“最失敗的變法。”
“失敗的不一定是壞的,目的是好的。
既得利益勢力太大,反撲導致。”
“變法想成功,變法者得有兵權,不然即使變法成功,也難以善終。”
“變法之前,黨爭不能說沒有。
但是很平和。
變法之後,黨爭之激烈,古今罕見。
王安石真是個罪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現在證明王安石變法,是對的,隻不過太超前了。”
“曆朝曆代的改革家都是讓人佩服的,因為他們有改變的勇氣。”
“有力的證明,宋不是有的人說的那樣的富。
至少老百姓大多數都是貧窮的。”
“王安石碰了士大夫階級的利益。”
“不切實際,用人不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