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宋哲宗意難平(2 / 2)

【一味的退讓,沒有換來和平。】

【反倒是讓西夏覺得大宋軟弱可欺,在太皇太後和司馬光把持朝政時期,西夏大軍經常越過邊境進犯宋朝。】

【紹聖元年(公元1094年)。】

【宋哲宗趙煦親政後,主張新法中的將兵法。】

【在邊防上改變了太皇太後高氏和司馬光的守內虛外的做法。】

【采取了以攻代守。】

【並且斷絕了給西夏的歲賜。】

後世實時彈幕——

“早該斷了,一個北宋跟西夏打,西夏才多大,還要給西夏納貢。”

“章惇做為宰相,也是牛人。”

“章惇被宋朝打成奸臣錄(狗頭),司馬光是忠臣(狗頭)。”

“北宋!宋哲宗!”

“宋神宗和宋哲宗都可以的。”

“天不假年!唯一一個有血性的趙氏皇帝!”

“宋神宗可以

瞑目了!”

“哲宗真帥!”

“紹聖中興!”

“打服了西夏!”

“宋哲宗算是北宋的巔峰了。”

“宋哲宗還是有點骨氣的。”

“曆朝曆代都有武宗,唯獨宋朝沒有,我認為宋哲宗可以是宋武宗。”

【對此極為不滿的西夏。】

【決定給大宋這位年輕皇帝點顏色看看。】

【在他們看來,宋哲宗趙煦就是第二個宋神宗。】

【當年宋神宗不就铩羽而歸!】

【再加上太皇太後高氏和司馬光時期,對西夏無比軟弱。】

【這就給了西夏一種假象,大宋軟弱可欺。】

【於是就有了西夏軍大舉進犯宋朝。】

【宋哲宗趙煦在得知了西夏進犯,態度較為強硬。】

【西夏多次挑釁進攻邊境,都被宋軍擊退。】

【宋哲宗趙煦聽從建議,開始在邊境建築城池名曰“平夏城”。】

【打算一點點蠶食西夏。】

【因為有了平夏城的存在,宋軍也不會像之前單兵深入作戰。】

【宋軍連連大捷!】

【最為最要的便是平夏城之戰。】

【西夏軍有十萬大軍死在城下,潰敗而逃的西夏軍,被宋軍趁勢追擊滅了大量精銳部隊。】

【西夏終於回過味了。】

【他們眼中年幼可欺的皇帝趙煦並不是泛泛之輩。】

【先前一向軟弱的宋軍,更是勇猛無比。】

【西夏回過味已經完了。】

【幾次對宋朝的大敗,讓他們損失了非常多的精銳。】

【於是西夏破天荒的向宋請和。】

【平夏之戰,徹底扭轉了宋夏兩國的格局。】

【西夏的狼狽乞和,被宋哲宗趙煦強硬的回絕。】

【西夏沒有辦法,隻得懇請遼國出麵撮合。】

【宋哲宗趙煦經過思慮,認為來日方長,宋軍雖然士氣正盛,但畢竟剛激戰過西夏大軍,難免困乏。】

【以及打仗需要的巨大軍費壓力。】

【此時停戰休息,對宋朝也是有利的。】

【於是趙煦同意了停戰。】

【以待國力恢複,再一鼓作氣伐滅西夏。】

【然而天公不作美,趙煦這位心有大誌、並且做出了功績的皇帝,沒有時間了。】

【元符二年,趙煦得子又夭折。】

【悲痛萬分時又偶得風寒,病情加重後。】

【早年的咳血症也複發了。】

【元符三年正月。】

【趙煦駕崩,年僅24歲。】

【廟號哲宗。】

後世實時彈幕——

“紹聖四年,宋神宗支持夏宋軍對西夏展開14次連續反擊。

葫蘆河川三戰三捷。

平夏之戰擊潰西夏三十萬大軍,平夏城下殺西夏十萬大軍。”

“宋哲宗趙煦二十歲上下的功績,就已如此。

若是多活十年,又會如何?”

“宋哲宗意難平。”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