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長壽,完顏構也活了八十好像。”
“講個笑話,南宋的奸臣居然有諡號。”
“對於趙構這個主和派皇帝來說,他們都是忠臣。”
“壞人長壽啊。”
“我也講個笑話,這些奸臣都長壽。”
“何愁南宋不滅!”
“禍害長壽。”
“南宋亡就亡在軟骨頭掌權,投降派被重用。”
“怎麼不仔細說說李綱這個宰相,他的功績可不少。”
“李綱和於謙都是救世能臣,可惜趙構是個投降派,根本不會讓李綱主戰,並且接回二聖。”
“完顏構誰抗金我給誰不自在。”
【趙構在位期間,由於當時特殊的環境。】
【也造成了趙構更加的崇文抑武。】
【一心和金求和。】
【而不是想要加強武力,收複北宋的故土。】
【為什麼會造成這個情況,也是有原因的。】
【就比如趙構剛當上皇帝的時候,金軍進攻非常的猛烈。】
【恨不得把南宋一起滅了!】
【一時間,北方大部分地區淪陷。】
【趙構讓人去請和,換來的是金軍攻擊更加猛烈。】
【趙構不得已,隻能到處出逃。】
【一路逃到了杭州時。】
【雨季關係,金軍
行軍困難,不得已撤了兵。】
【趙構身邊的宦官,驕奢蠻橫,聚斂錢財。】
【讓不少杭州的軍官不滿。】
【於是就有了苗劉之變。】
【苗劉二人率手下八千人發動兵變。】
【在處死趙構的親信宦官後,仍不罷休。】
【逼迫趙構退位。】
【等韓世忠和各地將領得到兵變消息,立馬去救援。】
【最終俘獲苗劉兩人。】
【趙構遭遇此變後,對武將更加的不信任,也變相導致崇文抑武的情況更加嚴重。】
後世實時彈幕——
“苗劉雖對,卻太蠢了,即便挾天子以令諸侯,他倆智商不夠,早晚的事。”
“怎麼沒有把趙構殺了。”
“其實沒有苗劉之變,趙構也是一心求和的。”
“趙構估計心裡是想,收複失地,不可避免要放權給武將。
萬一他們造反怎麼辦?
還不如和金求和,在江南當個國主平安度過一生。
反正他照樣享受。”
“嶽飛和韓世忠都是愚忠。
碰到這樣的皇帝,還不如讓他被殺,另立明君。”
“苗劉最大的錯誤,就是沒殺了趙構!”
“你能保證,繼任者比趙構更有能力?你能保證,南宋不會四分五裂。”
“你能不能去了解他趙家兄弟氏族。
沒了趙構,隨便選一個都比他強。”
“這才是嶽飛必須死的潛在原因。”
“瓦剌留學生和宋高宗趙構,誰更強點?”
“起碼叫門哥他打了,完顏構就會跑,就會逃。”
“打贏了還賠款的王朝,皇帝還以此為榮,不滅國都難。”
“左一句為了百姓,右一句為了百姓,百姓你tm的為了誰了?”
“有嶽飛韓世忠在,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爛。”
“曆史上最窩囊的朝代,莫過於宋朝,而逃跑三昏君功不可沒。”
“宋朝的皇帝沒有真本事,軟弱無能。”
“兩宋就是這樣,有難的時候武將就有點用。
形勢好點了,那麼武將就是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