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嬴政頗為讚同道“後世人倒是分析得當。”
“總的來說還是宋朝特殊的原因。”
“導致了,每逢準備齊全的大戰。”
“宋朝皇帝都會防止武將擁有兵權自立,任用了不少沒有打仗才能的人。”
“扶蘇,要是你麵對這個情況,會如何做?”
公子扶蘇沉吟了片刻,說道“兒臣,若是麵對這種情況。”
“一定會放權給武將。”
“無論如何,打仗不是兒戲。”
“稍有不慎,那可就是成千上萬的兵士戰亡。”
始皇嬴政笑了笑,追問道“那萬一你任用的武將擁有大權,有了異心,自立為王,你當如何?”
公子扶蘇笑道“名不正則言不順。”
“又不是朝政昏庸,稅收苛刻,或引起民怨。”
“逼得不得民心。”
“正常情況下,天下百姓還是認正統皇庭,而憑白傭兵自立的武將,哪怕再會打仗。”
“也注定要失敗。”
“然而這麼簡單的問題,宋趙皇帝卻是無法看破。”
“因小失大。”
“說得好!”嬴政頻頻點頭。
宋朝。
宋孝宗趙眘看完天幕披露的為何不重用辛棄疾,輕咳兩聲,來掩飾尷尬。
他並不覺得以後的自己有做錯什麼。
畢竟現在南宋內憂外患。
各地多有起義之士,而河的另一邊還有金人虎視眈眈。
在任用方麵,自然是多多慎重一些。
但是當孝宗趙眘看到北伐失敗後,眼中都仿佛沒有了色彩。
【宋孝宗趙眘其實還挺有主見。】
【也算是位明君。】
【在趙眘當上皇帝後,就有收複淪陷的故土的心思。】
【在位期間減少賦稅,休民生。】
【且不貪圖享受和美色。】
【整頓軍伍,對北伐蠢蠢欲動。】
【當時是太上皇的趙構,對其想要北伐大加反對。】
【趙構對趙眘說,你想要北伐可以,等我死了再對金用兵。】
【宋孝宗趙眘並沒有聽從,堅持對金用兵。】
【終於,南宋發動了北伐之戰。】
【史稱隆興北伐。】
後世實時彈幕——
“最有骨氣的皇帝孝宗,可是沒有大將。”
“讓孝宗和宋高宗趙構的時期換一換,北伐不勝才怪!”
“無將可用。”
“趙構遙控朝廷啊。”
“趙構在位期間所做的一切,對南宋的滅亡遠超想象,有的是明,而有的則是暗的。”
“宋孝宗典型的有心殺賊,無力回天。”
“永遠活在趙構的陰影下。”
“有北伐之心,無北伐之力。”
“就這一個明君也在隆興北伐的失利中沒了誌氣。”
“怪就怪趙構太能活了,把孝宗能用的人熬走了。
發現趙構這個人不是昏。
是單純沒有大誌。
隻要能維護自己的皇權在南方過小日子就可以了。
但他清楚的知道誰能用,挫敗幾次金朝入侵。
當了二十多年的太上皇。
但是沒有阻攔孝宗給嶽飛恢複名譽,也許是他沒有孩子,不想折騰。”
“都說趙構為南宋延續百餘年。
但是我認為,趙構之所以能延續南宋百餘年。
不過是回光返照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