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司馬懿心如刀割!
【司馬紹剛當上皇帝的第二年,王敦要求回朝好把持朝政。】
【為了應對王敦這一威脅。】
【司馬紹對流民帥大加拉攏,以求謀滅王敦。】
【也是這個關鍵時候,王敦病重。】
【自己下詔書任命自己的哥哥為驃騎大將軍。】
【王敦做了“清君側”和把持朝政,然而他卻沒有兒子。】
【這讓人大惑不解。】
【鬨呢?為啥呢?】
【而且在王敦病重時期,還提出了上中下三策。】
【上策交出兵權,雙方各退一步,保全榮華富貴】
【中策是傭兵自重,等待時機。】
【下策則是趁著還活著,顛覆王朝,自己當皇帝。】
【最終王敦下定決心,要改朝換代了。】
【然而,王導和琅琊王氏的成員卻站在了王敦的對立麵。】
【王敦敗了。】
【然而琅琊王氏依然在東晉貴不可言。】
【司馬紹深知這樣下去不行,於是選擇了拉一部分世族打擊一部分世族。】
【還任命不少在王敦謀亂上有建樹的流民帥鎮守城池。】
【而王敦的第二次謀反失敗後。】
【雖然琅琊王氏在王導的積極帶領下,主動對抗王敦。】
【但因為琅琊王氏在朝中的權勢過大。】
【司馬紹實行了不少策略,抑製王氏防止再出現王敦之亂。】
【司馬紹想要用變法,讓皇權免於被士族門閥製肘。】
【也有了一定效果。】
【然而司馬紹沒時間了。】
【在他平定了王敦之亂,穩定東晉局勢後。】
【卻在二十七歲病逝。】
【諡號明皇帝,廟號肅祖】
後世實時彈幕——
“在位太短了,好像隻有三四年。”
“死的太早了。”
“有人說之所以晉元帝會死,是因為被王敦下了慢性毒。
晉元帝死的時候,王敦還故意不在朝中,就是為了製造不在場。
而司馬紹短命,也是當時被下了慢性毒。”
“你們細品,王敦沒有兒子還要造反,是為了什麼?”
“回複樓上彆陰謀論了。
王敦隻要謀反失敗,琅琊王氏就注定要退出曆史這個大舞台了。
至少不會像先前那麼顯赫了。”
“嗐,當個士族門閥不挺好,當皇帝有啥好處?尤其還是在東晉。”
“諡號隻要是明帝的,一般都不差。”
“感覺不是被王敦下毒,就是被那些世族門閥下毒害死的。
說到底晉明帝司馬紹才當皇帝多久,就想打壓他們。”
“皇權弱的時候,還敢出有點能耐的皇帝,這不是找死嗎?”
“要是司馬紹沒有一點作為,說不定能長壽一點。”
“天要亡晉,所以晉明帝叫走了。”
“司馬紹還行吧。”
“先祖一詐謀天下,晉祚安長矣。”
“也是運氣好,王敦沒有重病還真不一定會輸。”
“王敦若有王導的支持,就有王氏天下了。”
“回複樓上之所以不支持王敦,有兩個方麵,一是想要兩頭壓,二是覺得做皇帝不如做士族門閥舒坦。”
“你們沒有覺得王導也太牛逼了,三朝元老,王敦叛亂也沒有受牽連。
還能保住家族之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