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劉宋,北朝北魏,元嘉北伐,南北爭雄。”
“就當時的亂世局麵,劉義隆做到了那個時代,作為一個明君個人能力的極限。
社會持續崩潰,地方與朝廷,世家與皇權。
南北對峙,儒家統治思想崩潰。
真正的亂世,比三國魏晉更亂。”
“可以了,在南北朝時期,算是可以的割據政權的皇帝了。”
“不可置疑的是劉義隆是明主,可是身體太差。
經常徘徊死亡邊緣,經常給大家玩心跳。
但又偏偏危而不死。
這也讓下麵的兄弟,兒子常懷異心。
同時也讓劉義隆對兄弟兒子抱有戒心。”
“感覺當皇帝好難啊。”
“元嘉草草,贏得倉皇北顧。”
“儘管元嘉草草,但是進取心還是值得肯定的。”
“守成之君有餘,進取之君不足。”
“劉義隆還是有點能力的,就是軍事差了一點。”
【檀道濟打仗確實猛。】
【第一次北伐失敗後,檀道濟就在北邊鎮守邊境。】
【讓北魏不敢進犯。】
【畢竟在交戰的時候,北魏大軍對上檀道濟是勝少敗多。】
【北魏更是稱呼檀道濟為劉宋的萬裡長城。】
【然而對於這個擁有兵權,且還參加了廢殺少帝的檀道濟。】
【宋文帝劉義隆是放心不下的。】
【他在的時候,檀道濟肯定不會謀反。】
【可若是他劉義隆死了之後呢?】
【自己的兒子能壓得住這檀道濟嗎?】
【劉義隆想來想去,認為檀道濟要死在自己前麵才行。】
【有一次劉義隆患病,眼瞅著快不行了。】
【於是急忙的召見在北方鎮守邊境的檀道濟入京,想要死前除了檀道濟。】
【然而,等檀道濟來了。】
【宋文帝劉義隆的病又好了。】
【隻能讓檀道濟回去了。】
【劉義隆從登上皇帝後,就因為太辛苦,導致身體贏弱。】
【經常性的會患病,臥病在床。】
【不久之後,劉義隆再次重病。】
【再次召檀道濟入京。】
【檀道濟收到命令之後,還疑惑不解。】
【檀道濟的妻子就說,朝中也無大事,現在召他入京恐怕是要對他不利。】
【檀道濟不在乎的說,他又沒有做什麼對劉宋朝廷不利的事情。】
【甚至還為朝廷鎮守北方邊境。】
【君主乾嘛要對他不利。】
【檀道濟這一次入京,被殺了。】
【有兩個說法。】
【一個說法,是檀道濟一進京,宋文帝劉義隆就讓人抓住扔進了大牢。】
【不久後被處死。】
【檀道濟在臨死前,憤怒交加說劉義隆這是“自毀長城”。】
【另一個說法是劉義康,趁著劉義隆病重。】
【召回和殺的檀道濟。】
後世實時彈幕——
“被殺不是應該嗎?”
“四大顧命大臣殺了三個,檀道濟能善終?”
“檀道濟死的不冤,隻不過殺的不是時候。”
“看長城不順眼,就想自毀長城了。”
“行廢立之事,若無周公,霍光之才,豈能善終?”
“回複樓上霍光全家被斬,張居正,和珅都是被抄家削首,自古君王多寡恩。”
“回複樓上霍光活著時誰敢動?還不是善終了。
張居正活著時,萬曆皇帝也沒動他。”
“檀道濟死在自己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