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再給他陳霸先十年,不不,五年。
他有自信把南陳的大部分失地奪回。
如此一來,後世子孫就可以百年無憂。
但是曆史沒有如果。
陳武帝陳霸先深呼吸邁步走入金門中。
【陳武帝死的太倉促了。】
【他唯一的兒子,還在北周當質子。】
【南陳內憂外患風雨飄搖。】
【陳武帝不得已下遺詔,立侄子陳蒨為繼承人。】
【是為陳文帝。】
【因為怕陳武帝病逝的消息傳出,會引起騷亂。】
【故此秘不發喪。】
【偷偷召回了在外抵禦軍閥王琳的陳蒨。】
【在陳蒨回到健康。】
【得知要繼承皇位,連連推脫,不敢應下。】
【章皇後也遲遲不願意交出玉璽。】
【就在僵持之下時,和陳蒨一同班師回朝的侯安都站了出來。】
【他表示現在南陳內憂外患。】
【不能再猶豫不決。】
【臨川王對南陳有功,應該遵守陳武帝的遺詔,立他為帝。】
【在滿朝文武的擁戴下,陳蒨登上皇位。】
【說起這個陳文帝陳蒨。】
【在梁武帝還在的時候,就經常誇讚這個侄子。】
【而在陳蒨登上皇位之後,也沒有辜負梁武帝。】
【由於陳蒨出身不好。】
【深知百姓疾苦。】
【在沒有當皇帝的時候,就深受百姓愛戴。】
【他當了皇帝後,也沒有忘記初心。】
【節儉,不喜奢華。】
【而且陳蒨還非常的勤政,時常理朝政到很晚。】
後世實時彈幕——
“陳蒨在位時期是南朝最後的治世了。”
“陳霸先在傳位侄子的時候,就該一起把兒子的繼承權給廢了。
這樣才有可能保住他的性命。”
“回複樓上保不住的。”
“陳霸先是突然去世的,陳霸先根本就沒打算傳位陳蒨,陳蒨是大臣和太後擁立的。”
“對的,章太後還在猶豫,侯安都就闖入宮中逼她交出的玉璽。”
“陳文帝水平相當不錯了。”
“在那個禮樂崩壞的南北朝,陳蒨當得起文。”
“陳蒨不錯的,但攤子太爛了,隻能勉強給南陳續命。”
“上天沒給陳武帝和陳文帝多點時間,不然統一大業就有希望了。”
“回複樓上屁!南朝也就劉宋能和北朝扳手腕。
不過劉宋的皇帝一個比一個爛。
導致國力消耗太大,南齊和南梁自保有餘。
北伐不行。
而南朝經過侯景之亂以後實力大減。
等到陳朝的時候,已經沒有機會統一南北了。”
“回複樓上南梁也有一點點機會,當時北魏剛剛分裂。
就是梁武帝一天到晚就知道敲鐘念經,錯過了。”
“南陳四帝出了三代英主,南陳雖然麵積最小先天性的弱。
但是卻是整個南朝四國中最有朝氣的。”
“要不是陳蒨的力挽狂瀾,南陳早沒了。”
“劉裕當年直接乾到了洛陽,長安,可惜後來一代不如一代。
到陳朝時,長江以北全丟了。”
“陳國還是南朝中宗親比較和睦的。”
“主要是沒有內鬥的資本,南陳立國時宗室就沒幾個,鬥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