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
始皇嬴政輕聲道“自古在立繼承人方麵,對於帝王來說都是一道難題。”
“各方麵要考慮的很多。”
“好在大秦的太子是扶蘇你。”
“寡人也不用多費頭腦。”
公子扶蘇聞言喜道“兒臣一定不會辜負父皇的期望。”
帝王空間。
看到李世民遭遇太子李承乾的造反,李淵並沒有露出喜色。
相反緊皺起了眉頭。
良久,李淵歎息一聲道“二郎,這下你明白為父的左右為難了吧。”
“不是我不想當機立斷。”
“實在有些事情沒法啊。”
“不過,這個太子李承乾廢了就廢了吧。”
“就像後世人說的,他誌大才疏,怪癖乖張!我倒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
唐朝。
在看到李世民廢了太子李承乾後,李泰隻感覺身子飄飄然。
太子造反被廢了。
那豈不是太子之位要落在他的頭上了。
他要當皇帝了!
大唐的皇帝是他李泰的!
【太子李承乾被廢,雖然沒有被殺,但是被流放了。】
【按理說這太子位,一定是李泰的。】
【畢竟李泰是嫡子,李世民的皇位一定是從嫡子中挑選位繼承人的。】
【而李治當時隻有十五歲。】
【李世民呢,也有意思把李泰立為太子。】
【可是在廢太子李承乾被流放之前,曾經對李世民說過一些話。】
【大概的意思就是,李泰陰險狠毒。】
【要是你立了他為太子,等他當上了皇帝。】
【一定會殺了我和其他兄弟。】
【做為一名父親,李世民自然不想看到這種手足相殘。】
【於是找了個機會,詢問李泰。】
【要是你當上了皇帝,怎麼對待你的弟弟李治。】
【李泰心中狂喜,麵上不動聲色說,以後會殺掉自己的兒子,讓李治繼承皇位。】
【估計當時李泰是被高興衝昏了頭。】
【他也不一定是真正表達這個意思,隻是想要讓李世民放心罷了。】
【李世民自然是非常的感動,覺得這個兒子有孝心。】
【要不然皇位就立他好了。】
【哪知李世民和大臣們說起此事時,被大臣的一句話驚醒。】
【有大臣說父子血脈相連的天性,遠遠是兄弟之情無法比擬的。】
【更不可能為了兄弟殺自己的兒子,從古至今都沒有這種事情。】
【李世民是什麼人物,立馬明白李泰說的是謊話。】
【於是就犯了難。】
【立李泰的話,怕其不忠厚,心狠手辣。】
【立李治的話,又覺得這個兒子性格軟弱,無法擔任。】
【不過最終李世民還是選擇了李治。】
【之所以選李治是因為其寬厚,雖然在李世民看來這個兒子能力不足。】
【但是大唐也不是戰亂時期,而是和平統一時期,恰恰需要這種仁義的君主。】
【選了李治,以他的寬厚,至少不會殺兄弟。】
【反之立李泰的話,李世民怕其會殺兄弟。】
後世實時彈幕——
“李治乾掉了關隴貴族集團,集國家權力於一身,又覆滅了高句麗。
國力達到唐朝頂峰,居然有人懷疑他不行。”
“李治不錯吧,畢竟也是六位封禪泰山的皇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