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李治泰山封禪(2 / 2)

“這麼一看的話,一切就說得通了。”

公子扶蘇若有所思道“大的格局方麵,確實應該是李治找的機會鏟除世族門閥,要不然這也太巧了一點。”

“至於兒女情長,不值一提。”

“誰殺了誰,對國家社稷上都沒有什麼影響。”

帝王空間。

李淵摩擦著胡須,詫異道“二郎,此事你如何看待?”

“如果李治真的是想要鏟除士族門閥。”

“倒也是能說得通了。”

李世民沉聲道“士族門閥尾大不除確實是個禍害。”

“我在的時候。”

“這些世族門閥不敢做什麼。”

“但是李治不同。”

“要不然也不會在他登基之後,短短時間就發生了好幾次起義軍和謀反案。”

“估計李治也是怕了,才對這些門閥世族主動出手。”

“天下太平自然是相安無事。”

“可若是天下再有幾起起義大軍,難保這些士族門閥不會趁亂造反。”

武周。

武則天冷冷道“原來曆史是這麼記載的朕。”

“果然,朕最後還是以皇後名義和高宗皇帝合葬。”

“這一點,朕早想過了。”

“也好啊!大唐延續了,高宗皇帝他就不是亡國之君了。”

【在李治廢王皇後後。】

【長孫無忌自儘,關隴集團徹底土崩瓦解。】

【李治牢牢把權力握在手中,也乾出了一番名堂。】

【比如東突厥被滅後,西突厥崛起叛亂,李治派人平定,而且他在位期間還加強了對西域各國的統治。】

【但是好景不長。】

【李治得了病。】

【時常頭暈目眩,身體各種不適,還會偶爾的半身發麻癱瘓。】

【這個病,還無法根治。】

【這樣一來,李治就無法處理朝政了。】

【也是這個時候,武則天脫穎而出。】

【武則天幫助李治處理朝政得體,李治身上的負擔也少了一些。】

【最後李治實在是頂不住了,於是把上奏的奏折都讓武則天來處理。】

【漸漸的武則天走到了幕前,參與了和大臣們的溝通。】

【武則天在深入了解國家大事之後,提出了十二條諫言。】

【這些可都是仁政。】

【於是武則天被百姓們大加讚賞。】

【這時高句麗內亂。】

【李績想要征討高句麗,完成李世民的遺願。】

【李治準了。】

【並且想要自己禦駕親征。】

【被武則天勸阻。】

【李績成功滅了高句麗後。】

【大唐一副欣欣向榮的景象,對內有永徽之治,對外戰績斐然,還滅了隋煬帝楊廣和唐太宗李世民都沒有滅掉的高句麗。】

【有此功績,李治也去了一趟泰山,封禪!】

【因為李治的生病,武則天的權力也越來越大。】

【甚至達到讓李治都忌憚的地步。】

【對此,李治也做出了措施。】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