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昭宗李曄雖然擁有了十萬餘禁軍。】
【可是一支精兵強將。】
【需要曆經戰火的洗禮。】
【倉促而成,短期訓練出來的大軍,對上真正的精銳之師,根本就沒有可比較性,更何況,十萬禁軍還麵臨著武器裝備短缺問題。】
【這個時候的唐昭宗李曄不應該急著平亂。】
【而是最應該坐山觀虎鬥的那個。】
【朱溫狡詐,他把沙陀族的李克用視為大敵。】
【一直想要找機會解決掉李克用。】
【但是呢,要是單他一人出手,會損失不少的人,也不一定會勝。】
【又怕會被人摘取勝利果實。】
【要知道天下各地虎視眈眈的藩王可不少。】
【朱溫便使了一個計謀,上疏給唐昭宗說,李克用是沙陀族人,其有異心,以後勢力大了,一定會危害大唐的江山。】
【他願意聯合幾位節度使,和朝廷一起討伐李克用。】
【唐昭宗李曄一看上疏,高興壞了。】
【認為聯合朱溫等節度使,滅掉李克用輕而易舉。】
【便同意了。】
【唐昭宗李曄還是太年輕了一點。】
【他呢,覺得一起剿滅李克用,對他是百利而無一害。】
【必勝的戰役。】
【還可以揚大唐國威。】
【他沒有理由拒絕。】
【但是,李曄想的太當然了。】
【朱溫配合朝廷剿滅李克用,因為要防備其他地方的藩鎮,所以能做的事情有限。】
【而朝廷的十萬大軍,本就是短期組建而成。】
【說是烏合之眾,一點都不為過。】
【再加上率領十萬大軍的主將是個文官宰相,貪功冒進,焉有不敗的道理。】
【唐昭宗李曄沒有等來捷報,反倒是等來了噩耗。】
【朝廷的十萬大軍全軍覆沒。】
【最扯淡的是,朝廷的十萬大軍是對上了李存孝的萬餘人慘敗的。】
【本來是聯合大軍想要滅李克用。】
【哪知卻被李克用逐一擊敗。】
【為了平息李克用的怒火,唐昭宗李曄還處死了幾個讚同討伐李克用的大臣。】
【也是因為這一次慘敗。】
【各地藩鎮更是不把朝廷放在眼裡。】
【甚至於,被封為隴西郡王的李茂貞,對朝廷指手畫腳。】
【聯合朝中的大臣,對抗唐昭宗李曄。】
【李茂貞越來越囂張跋扈,在寫給唐昭宗李曄的一封信中進行了嘲笑。】
【李曄大怒要討伐李茂貞。】
【結果就是李茂貞率軍攻入長安問責唐昭宗李曄。】
【最終宰相以死幫皇帝擋了一劫。】
【從此以後,李茂貞更加不把皇帝放在眼裡,而朝中的大臣甚至是宦官,都遍布其的耳目和爪牙。】
【唐昭宗李曄在準備去尋求李克用庇護時。】
【被華州刺史韓建挾持軟禁了三年。】
【在這期間朱溫占據了東都洛陽,實力大漲。】
【像是李克用、韓建和李茂貞這些強大的藩王,都要聯合一起對抗朱溫。】
【朱溫有了實力,也想學曹操攜君子以令諸侯。】
【便向韓建討要唐昭宗。】
【韓建三人一商量,覺得不能把皇帝交給朱溫。】
【直接把皇帝送回了長安。】
【皇帝雖然回了長安,但是還是受到占據了長安的李茂貞控製。】
【形如囚徒。】
後世實時彈幕——
“唐昭宗李曄一步錯,步步錯。”
“應該靜觀其變的!”
“唐昭宗是有雄心的,然而可惜了。
也不能怪他吧,像這個時期割據一方的藩鎮,哪個是善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