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5 章 宋朝8(1 / 2)

《秦皇漢武看我校曆史作業評選[直播]》全本免費閱讀

【無論是保舊派還是改革派,他們改革目的雖不一致,但在革弊政的目標上都達成一致,他們之所以能達成改革一致,是因為改革是得利者在自救】

得利者?眾人眉頭微擰,還未來得及思索就見天幕揭開謎底:

【跟剛才說的那樣,宋朝百姓起義一年比一年多,起義者從十幾人到上千人的規模,不斷地在宋土地上開花。

起義不可怕,可怕的是起義者還會‘替天行道’,如王小波等人的大型起義,他們縱橫於州縣打破城池不掠人不殺百姓,開官庫振窮人,殺貪官汙吏惡霸豪強,可以說是水滸傳原型。

起義聲勢大到州縣官兵聞風而逃,逃不掉就犒勞起義軍,如知軍晁仲約對王倫起義軍犒勞牛酒,鄧州順陽縣縣令李正己以鼓樂歡迎張海等義軍人等等】

趙匡胤看著天幕貼出反正逃不了我就公款請客幾個大字,想起先前天幕說的百姓起義口號,疲憊地合上眼不忍再聽,他嘴裡念叨:吾疾貧富不均,今為汝均之!

均之…均之,均之一字何其艱難。

他指著趙光義恨鐵不成鋼:“趙宋帝王一代不如一代,連個端本之帝都沒…你!”

趙光義避開他的目光,雙手捂臉神色猙獰:國家無外憂必有內患,外憂邊事可預防,但奸邪共濟為內患,此乃朝廷之憂也,難道他做錯了?

至於後人說的弊政?

哪朝沒弊政可言?他大宋未占天下卻能延國祚三百餘年,不就證明趙家所立內政無誤?

後人說辭分明是在妖言惑眾!

【這樣的起義是動搖宋廷統治根基,所以歐陽修等人上奏直言:遼夏之患在於皮膚,傷淺易治;國內聚眾盜賊者,才是朝廷腹心之疾,朝廷不應該任其壯大,當給予重視。

但重視不代表他們能治國家病症,自慶曆新政後治療弊政一拖再拖,拖到宋仁宗末期時,朝廷對外積弱不振養兵不能用,對內防範無數國家積貧難療,如同一個正如犯上肺癆的病人,雖無大病,卻走在去死的路上】

先前蔡襄聽到自己的名諱被後人提及,卻升不起一點興奮之情。

見天幕把宋形成重病病人,他不禁?笑,自慶曆以來朝廷每歲年入不敷出,國家財政具是赤字。

他盯著天幕怔怔出神,回想起去歲歲收:錢493萬餘貫,絹帛約376萬餘匹,糧1807萬餘石。

蔡襄重重歎氣,朝廷歲收看似多,但要應付舉國支出著實不夠。

為了相抵支出不得不辛苦民眾,多收田賦和商稅、榷稅,但是…一旦多收賦稅百姓又起義不止。

這些年京東王倫、京西張海、貝州王則聚眾起義鬨事十幾州,幸好…他心中慶幸,幸好天幕沒一一列舉起義者數量,否則他…正思索間耳旁傳來小聲的詢問聲:“本朝真那麼難?”

蔡襄看了眼同僚,默了幾息吐出朝廷財政實情:“景德年間(真宗)收商稅、鹽稅等總1233萬貫,如

今(慶曆年間)總收4400萬貫,所以天幕在誇大實情。”

未了打起精神鎮定道:“後人乃學子,不了我宋具體,講述之間多有亂言,不值得一提。”

可惜他想以話定殿內隱隱騷動,但其他大臣卻敷衍點頭,麵色怔鬆地望著天幕不知在想些什麼。

見此蔡襄長歎:天幕你是想把我大宋逼到絕路嗎?

【史書上我們以改革派和守舊派來劃分這次改革之爭:

改革派:宋神宗、王安石、呂惠卿、曾布、鄧綰、章惇、蔡確等。

守舊派:高皇後(太後)、司馬光、蘇軾、韓琦、二程、劉摯等。

無論是新還是舊,我們用利益來粗略劃分他們背後的幾類階層:

大地主階級:這個階級占宋社會約一半,這類人在漢唐稱為豪強,在宋被叫作田主,一縣之地六到七成田地皆歸其所有。

並且宋朝製度對官員有免稅免賦的福利,田中所產幾乎全歸自己所有,在加上百姓舉田相投的田數,財富經年累積後變為經濟巨蟒,在宋社會比列中越來越大,在爭奪社會利益之間,與宋趙官家的合作轉為矛盾。

而賈商類的大地主與是官商勾結,巧取豪奪占田無數,伏在民眾身上吸血壯大自身。

這類人的改革要求是節流,以遵守祖宗法製為幌子宣稱祖宗之法不可改,要改也不能改他們利益。

誰動利益他們就跟誰拚命!】

天幕直白細剖的講解讓宋臣坐立難安,而其他朝代臣子則是悄悄籲出口氣:幸好天幕不是說的他們…

【第二類:中小地主,他們所占據的土地僅二頃到四頃之間,可以把他們稱為富裕自耕農,他們最容易受到衙前待遇,很容易家破人亡。

他們的需求是:穩定的□□麵不讓自己跌落階層,可以把他們看作今天的中層。

這類階層對上升階層需求最大,所以他們對改革呼聲最大,畢竟有變動他們才能抓住機會獲得上升渠道。

他們反對貪汙腐敗,政治無能,期待朝廷限製大地主勢力擴張,不讓自己家敗人亡,好使家中子弟能通過科舉上升階級,獲得喘息之機。

至於貧窮百姓…】

天幕

沉默幾息才慢慢道:【他們除了起義外,沒有發聲機會。

一旦發聲就是走投無路時對不公世界發出的怒吼】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李世民輕歎,見群臣臉色凝重笑道:“諸位是在想破解之法?”

房玄齡皺眉道:“臣若處於王宰相(王安石)之位,能動的隻有賈商之利。”

宋廷不殺士大夫,政事上就不能結死仇下狠手,改革自然也不能動士大夫利益。

而武將利益…算了,被壓製成那樣有幾個利益?

動百姓?

百姓都被逼得聚眾起義,還逼?

至於宋皇室…如果天幕沒說錯的話,他們好像也不富,即使讓利也渡不出利益來。

算來算

去隻能往經濟上使勁,正好宋經濟繁榮,不過…房玄齡與長孫無忌對視一眼,最後還是由長孫無忌做總結:“王宰相改革能否成功,得看宋神宗是否支持。”

支持改革尚能一博,不支持是把朝廷大事當兒戲。

李世民沉默幾息擺擺手:“罷了,繼續聽罷。”

唐終究不是宋,在他看來寧願當狼不願做羊。

【那麼宋神宗改革的目的是什麼呢?】

天幕話一轉:【先不提他改革目標是什麼,他即位後當務之急是改善國家賬麵赤字。

宋仁宗時期官員約2萬,到宋英宗時期官員就猛增四千餘人,士卒增加到160萬人,國家賬麵欠款一億六千萬貫,輪到宋神宗執掌宋朝時,國家沒錢啦!】

房玄齡&長孫無忌麵無表情地天幕上‘最朕真窮’幾字:這…難評!

【因此他一改以儒治國的國策,親錄韓非子試探士大夫,但...】

天幕直接跳過程說出結局:【試探失敗,所以他即位後改革都限於局部,如裁減宗室冗費等不觸及他方利益的動作。

所以宋神宗前期的改革比較順利,直到王安石登台執政後,朝堂上官員立場有了變化;

改革目標:

司馬光:富國安民;

王安石:富國強兵;

改革動作:

司馬光:節流吧,彆開源;

王安石:開源吧,彆節流】

正老神在在地聽天幕講述的司馬光:…我?

他下意識地對視還是好友的王介甫,嘴唇嚅囁不知該說些什麼,沒想到我們竟然走到對立?

【不管怎麼樣,富國是兩派共同目的,當王安石擺出新法細節後,兩派矛盾乍現,但現之前王安石邁出改革第一步:

嘿!先集個權;

他登台後先設置三司條例,將宰相、樞密合為一體,也將度支司、戶部司、鹽鐵司歸於手中,自己兼任三司領頭】

(正準備繼續講的田羽突然看到底下有人悄聲問:為啥?)

田羽嘴角一抽,給了對方一個中指,看在同學份上還是解釋道:

【為什麼?

宋朝權衡製度讓權力分散啊!

按照宋製中書(宰相機構)不知兵,因為它沒有兵權,朝廷增兵多少不歸他官,偏偏名義上它是百官之首的機構;

樞密院有添兵權力,但不知朝廷有沒有財可用,因為它不管財政的事,手中沒有財政預算權;

管軍將帥要請兵調將,不知該調多少兵將,不知國家士卒具體數量,那是其他機構的權力。

所以王安石想要改革必須將三司凝聚成刀,否則各司各乾各的事,改革等於做夢】

武則天有些疑惑,後人在回答誰的問題?

宋朝製衡官員已經提過數次,還要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