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中,朱大叔的身影尤為醒目。
他緊跟宋念左右,歲月在他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皺紋,但眼中那份求知的熱情卻依舊熾烈。
村民雖知曉他的世界一片寂靜,但仍以無比的耐心和尊敬,通過細膩的手語與他溝通,仿佛在無聲的世界裡搭建了一座理解的橋梁。
自從喪子之後,他的生活似乎陷入了一片孤寂,而今這番熱鬨與充實,宛如久旱逢甘霖,讓他心頭湧動著難以言喻的感動。
宋念手中的針線穿梭於紙板間,靈巧而精準,她一麵操作,一麵耐心講解:“我們要做的,不僅是拚湊這些硬紙板,更要用心將它們縫合成穩固的大箱子。你們看,無論是用線細細縫合,還是借助現代的膠帶粘合,最終目標是要製造一個能夠為小生命提供溫暖搖籃的容器。”
她的話語溫和而堅定,每個字都像是播撒下的希望種子。
朱大叔和趙豐年默契配合,他們的動作流暢且充滿力量,仿佛是在無聲地講述一個關於創造與守護的故事。
隨著半成品與小模型的展示,學習的氛圍變得更加熱烈,連大隊會計也忙不迭地在老舊的筆記本上飛快記錄,生怕錯過任何重要的細節。
麵對初學者層出不窮的問題,宋念展現出了超乎常人的耐心,她那溫柔而嚴謹的態度仿佛一道光,照亮了每個人心中的疑惑。
“有問題就提,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她的鼓勵如同春風,吹散了人們心頭的顧慮。
村民們在她的指導下,從生疏到熟練,每一個成功的微笑背後,都藏著對宋念深深的感激之情。
他們讚歎不已,紛紛表達謝意:“宋知青,你真是我們的福星,這份情誼我們銘記於心。”
宋念回應以淡然一笑,她的綠軍裝在風中輕輕搖曳,那抹顏色在這片土地上顯得格外醒目,象征著堅韌與希望。
在村民的眼中,她仿佛是那株不畏風霜、靜靜生長的小草,給予人們無儘的安慰與力量。
正當此景,葛紅玲的呼喊打破了片刻的寧靜。
遠處,幾輛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