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評委席的視角中,這首作品或許顯得過於冷門。
相比而言比起李斯特對於狩獵的二度創作,舒曼在這方麵稍有所欠缺,音樂織體單薄,旋律線條也不夠靈動。
但是一改帕格尼尼原有作品所帶來的巨大震撼力,韓國選手的演繹細膩溫婉,彰顯了他自身敏感的音樂個性。
一曲結束後,改變了不少評為對於這首作品的看法。
而在接下來與kbs樂團合作的麻紮特第十一號鋼琴協奏曲中,依然保持了自己獨特的演奏風格。
這首作品是與莫紮特離開薩爾茨堡前往維也納獨立不久之後創作的作品一直以來是被世人所稱之為‘沃爾夫岡開始進一步追求個性表現的開端。’
整首作品的鋼琴主部都在快速音群中提煉著樂團各聲部之間的對話,在第二樂章以阿爾貝蒂低音伴奏主題中,韓國選手極具澎湃和張力的演奏更是呈現出了莫紮特初到維也納時的年輕氣盛。
表演結束。
掌聲再次響起。
“兩首個性有趣的作品,很不錯。”
一名來自以色列的大胡子老頭毫不猶豫的在眼前的韓國選手的評分表上輕輕的打了一個對勾。
投出了他的第一票。
...
掌聲下,一首又一首出自不同時代作曲家的作品被選手們拿來作為自己開場的前菜,而在之後的莫紮特作品中也演繹著不同時期的莫紮特作品。
年輕的選手們更善於將博學風格至於華麗風格的對立麵,在樂團的陪襯下,將華彩變成了通篇音樂段落中的精彩獨白。
而舞台經驗更為豐富的年長選手的莫紮特通常沒有過於複雜的變幻無常,他們的音樂觀點始終在莫紮特的妙語連珠到劇烈衝突中保持著統一。
或許是不同地區國家的文化背景和民族基因造就風格迥異的音樂審美情趣,土壤的力量總是能在音律結構嚴密中找到絲絲細縫,即便是同一風格的演奏者,也能讓台下的耳朵從細微中又見差彆。
“這大概是音樂文化與生俱來的天性吧。”
秦鍵說不好自己突然冒出來的想法是不是確切,但就像沈清辭的話,拋開評委的看法和目光,每一個選手呈現出來的音樂作品都是優秀的,隻是恰巧此刻是在比賽的賽場。
“都是值得學習的。”
在第六位來自新加坡選手結束了演奏之後,主持人宣布中場休息十五分鐘。
嘈雜的後台,工作人員再次忙碌了起來。
秦鍵起身活動了一下身體,接著扭動著肩膀離開了自己的休息間,在後台轉了起來,這瞅瞅那看看。
不得不說,隨著比賽的進行,他越來越放鬆。
十五分鐘過後,七點一刻。
比賽再度開始。
掌聲下。
第七位登場的依然是來自韓國的選手,不過有趣的是,這名選手調整了演出曲目的順序。
首先在演奏了莫紮特的協奏曲,將自選曲目放到了第二首。
“這樣也可以嗎?”
秦鍵回到了自己的休息間,看著大屏幕好奇道。
就在這時。
門聲一響,秦鍵望去,忙站了起來。
夏冬穿著燕尾服,一左一右的拎著兩盒盒飯走了進來。
“先吃飯。”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