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 魔笛:誰的指揮棒,又是誰的六個學分?(1 / 2)

“王子和公主的故事。”

安靜的片晌後,一個拿著長笛的女孩嬉笑道。

有了第一個帶頭發言的人,接著舞台上七嘴八舌了起來。

“我覺得是夜後複仇記。”

“光明永不為奴!”

“怎麼看都像是絲捕鳥人的逆襲之旅嘛。”

————————≧()_[(..)]≧請來[文&學]&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這個就太牛了~”

絲補鳥人的逆襲之旅,也是個不錯的答案。

秦鍵點了點頭,對著眾人笑道:“大家說的都對,實際上,從故事的層麵上,魔笛也就是講了這麼點事。”

隨著秦鍵開口,舞台上再次安靜了下來。

“年輕的王子塔米諾因為一場意外鐘於夜後之女帕米娜,以為意中人陷入了大祭司薩拉斯特羅的魔掌,於是在魔笛的幫助下,由捕鳥人帕帕吉諾陪伴,前望營救。”

“後來呢,塔米諾發現這一切都是夜後的謀,薩拉斯特落是善良的賢者,夜後才是邪惡的源頭。”

“最後經過種種考驗,塔米諾和帕米娜終成眷屬,夜後最終受到了她應有的懲罰。”

““正義戰勝了邪惡。”

頓了頓,秦鍵看向那個發言引起眾人哄笑的男生道:“當然了,帕帕吉諾也確實逆襲了,一番曆練之後娶了帕帕吉娜為妻。”

“圓滿大結局。”

“故事就是這麼一個故事。”

“但是。”

秦鍵話音一轉,手中的指揮棒再次點了點:“這樣一個充滿魔幻色彩的故事背後究竟意諭著什麼,這因該是每一個想走進這部歌劇的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話音落下,眾人都思考了起來,他們似乎並沒有深入的考慮過。

“實際上在此之前我也沒有思考過,直到我了解到一個叫做同濟會的組織。”

“可能大家也或多或少的在了解這部歌劇的過程中聽到過這個名字,同濟會是一個強調道德和慈善,堅信靈魂不朽的宗教組織。”

“莫紮特加入了同濟會之後,寫下了大量的創作,魔笛正是他在此期間完成的最後一部歌劇作品。”

“兩百多年間,關於同濟會和魔笛之間的關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這是莫紮特留給後人的另一樁疑案。”

“這一段我曾嘗試著從莫紮特人生履曆的過程走近這部歌劇,發現在這個視角下,我們完全可以將魔笛看作是一個講述格成長和探索心路曆程的隱喻故事。”

“劇中每一個人物其實都是複雜個、多重人格的象征,他們最後的和諧共處標誌著人格的最終健全和成熟。”

“在此,音樂極大的豐富了故事中的這種隱喻,我們可以看出莫紮特在魔笛的配樂中大量的呈現出了十八世紀巴洛克時期的均衡。”

“故事的開始,王子塔米諾代表著善良真理的一方,帕帕吉諾則是代表著盲目追求物質的一方,公主帕米娜代表了崇尚自由的一方,大祭司代表了長者的智慧,夜後代表了邪惡的陣營。”

“在一係列的事件後,故事的結尾,王子帕米諾的善良上升到堅毅,捕鳥人帕帕吉諾看到了物質背後更寬廣的世界,公煮明白了自由的代價,大祭祀薩拉斯特羅以其高貴的感化了來自夜後的報複。”

“沒錯,這就是貫穿巴洛克音樂中永恒的主題。”

“對位,發展,變化。”

...

...

“你等一等。”

“如果按照你的說法,把巴洛克音樂的特和魔笛的劇貫穿起來,這種組合確實很驚豔,但是在樂隊伴奏呈現的手法上會不會難度太大了?

“我們的樂團可都是一群新生組成的啊。”

傍晚,薩爾茨堡莫紮特紀念堂外的一間小咖啡館,年輕的男女麵對麵的靠坐在火爐旁,剛結束的長達四個小時的紀念館之旅,秦鍵收獲頗豐。

段冉思考了片刻,繼續答道:“其實我覺得並沒有那麼困難,就拿第一幕的塔米諾詠歎調來說,它是作為第一幕終場的一部分來構思的,莫紮特的詠歎調總是在之前宣敘調的一個明確結束之後開始,而且曲終也清楚地完全收束。”

“巴洛克時期盛行的節奏你比我了解的多,它沒有過渡轉換的可能,從某種角度上這幾乎無法用於戲劇目標的作。”

“所以我說難度太大了。”秦鍵插話道。

段冉搖了搖頭,“你彆忘了和聲運動是始終依賴於下行模式在進行,這雖然增強了音樂的沉重感,但這同時也可以作為深化最後一幕舞台的有利要素。”

“畢竟獨唱部分是屬於歌劇舞台的靜態部分,演唱者隻用根據音樂中的一個明確的片刻,甚至一種緒的突然停止,都可以將人物深化。”

“鬱的小調可以營造出雨過天晴,明朗的大調也可以催人落淚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