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8. 民族音樂的鋼琴大亂鬥?(1 / 2)

好聽是好聽。

可用‘好聽‘一詞用來形容李斯特的作品總是讓人覺得不是那麼確切。

海涅曾因為對方過於華麗誇張的《大練習曲》而在巴黎音樂圈公開稱其為“當代最幼稚無知的小童。”

比利時音樂學家菲蒂斯也曾當麵指出,“天賦高超的李斯特先生,竟然把音樂變成如同雜耍或魔術一樣,這實在可惜,”而且誠懇的勸導對方“你還年輕,有足夠的時間改變你的意誌。”

甚至直到今天學術圈裡還在爭論著李斯特的交響詩和十二首超技練習曲哪一塊更能代表他的藝術成就。

但不論古今還是學術圈內外,沒有人可以否認一直以來《匈牙利狂想曲》才是李斯特最受歡迎的作品。

共計一十九首,每一首的氣質都不儘相同,如果一定要找出他們的共通點,那就是——好聽。

此刻大廳裡的鋼琴聲節奏充滿了歡樂和魔力,時而突然出現的意外節奏以及裝飾音,質樸的旋律和瞬間的變換,無一特征不是在表達著歡歌笑舞。

“吉普賽人的歌舞。”蔡鬆的口氣談不上評頭論足,但給人一種信服感。

夏樹就信了,“原來如此。”

隻是她的話音剛落下。

“抱歉,我想你搞錯了。”

秦鍵的話明顯不是針對夏樹,

一直以來他也以為吉普賽音樂代表著匈牙利的民間音樂,但是在克裡斯中級鋼琴指南進度條56%左右的地方,他看到過相關的記錄描述。

並且他覺得是正確的,“吉普賽音樂並非真正的匈牙利民間音樂,對於李斯特而言,這持續創作了四十年的整作品更多的像是肖邦創作瑪祖卡的意義,是維係著與祖國之間的紐帶。”

蔡鬆覺得手中酒杯中的液體都凝住了,在布達佩斯呆了四年,他確定自己比對方要更了解李斯特,更了解匈牙利的民族音樂。

甚至此刻演奏鋼琴的人還是他在布達佩斯音樂學院的同窗。

所以對方的觀點對於他來說無異於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你確定你是認真的嗎?”

秦鍵理所當然的點了點頭,“關於這一點,李斯特在1876年發表的一篇名為《匈牙利的吉普賽人及音樂》中提到過。”

“他說——從吉普賽人的生活和勞作中我才能回憶起少年時代,將這點點滴滴編織進這狂想曲,是我表達自己為匈牙利人的申深。”

說罷,他看向二人雙手一攤,“就是這樣。”

“原來如此!”複讀機夏樹。

蔡鬆一時間竟然不知道該說什麼,他決定一會兒就好好問問自己的老同學

三人不再說話,繼續安靜的欣賞起‘匈牙利民族音樂’的風。

升c小調,第二號,舒展又狂放,典型的匈牙利csardas民間舞曲。

鋼琴前的女人雙手一落,旋律節奏越來越快,一係列穿插的變奏將音樂推到了。

最後的段落充分發揮了李斯特慣用的雙手八度與音區跳動的高難度技巧。

最終整個旋律在歡騰的吉普賽旋律中結束。

“噹~~”

隨著消散掉的尾聲,鋼琴前的背影站了起來。

掌聲和來自各個音樂學府的年輕人歡呼聲下,她輕輕一鞠。

這讓秦鍵更急了,從開始到現在他始終都沒有看到對方的樣子。

倒不是有什麼彆的特彆想法,他就是單純的想看看剛才的匈牙利第二狂想曲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在演奏。

就在這時,女人轉過麵向後的觀眾聚了一躬。

“原來如此。”

碧綠色的瞳孔給女人狹小的五官帶來了一抹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