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19點半,秦鍵結束了練習。
“不來電啊~”
大半天的練習下來,對於肖邦第一奏鳴曲秦鍵已經放棄了。
這種放棄不是他覺得這首作品不好,隻是經過一個下午的來練習他就已經確定了這首作品並不適合出現在他的第三輪。
當然,這首作品也確實沒有好到哪裡去。
縱觀作品本身,每一個樂章之間的連接感極弱。
每個樂章在結構和處理上也都暴露著許多秦鍵都能感受到的支撐不足與不嚴謹。
尤其是令秦鍵不解的是作品中不時出現的那毫無目的‘憤怒樂句’是意欲為何。
看得出這首作品中肖邦有意識的在模仿采用貝多芬奏鳴曲結構中的動力性,但字裡行間又充斥著前戲不足的**無力
有一說一,也正如肖邦自己對於這首作品的評價,年輕時的稚嫩之作。
這首奏鳴曲是肖邦18歲在校期間寫下的第一首奏鳴曲作品,實際上就是交給他當時的和聲老師約瑟夫的一次課後作業。
所以從這一角度來說,這首作品上下充斥著一種習作的不成功性也無可厚非,而且這次大膽的嘗試也為肖邦後來的鋼琴創作提供了極大的指導意義。
“今天的收獲不錯。”
用一下午的時間排雷出了第一個‘錯誤’答案,這是一個階段性的前進。
簡單的收拾了一下,秦鍵離開了琴房。
路過二餐吃了一頓孤單的晚飯,回到宿舍和段冉打了一會兒電話之後他開始了今日份翻譯打卡。
臨睡前,他打開‘巴洛克的音樂藝術史論’翻了一會兒。
一夜無話。
...
次日一早,秦鍵一睜眼拿起手機,還是段冉的幾條留言中混雜了一條何靜的信息。
點開了何靜的信息,是一張看起來很洋氣的名單。
接著秦鍵的目光在名單裡尋覓了起來,忽然一笑。
雖然圖片中都是英文名字,但他還是很快找到了‘jinghe’的字樣。
放開它:恭喜何老師晉級下一輪
放開它:來一張舞台照瞅瞅
何靜通過五十州鋼琴大賽第一輪,這一點秦鍵並不意外。
發完信息他在表格中繼續找起了其他人的名字。
很快,方宗堯和趙一諾的名字相繼被他找到,隻是翻遍整個名單都不見封子言。
見六小隻的群裡沒動靜,他也沒多問,給段冉回完信息,起床洗漱背包再次離開宿舍趕赴了琴房。
中午11點半,秦鍵結束晨練打開了肖邦第二鋼琴奏鳴曲。
“降b小調第二鋼琴奏鳴曲”
“第一樂章,降b小調,極緩板。”
...
就這麼練著琢磨著,這一周的時間,又是一晃而過。
...
5月8日。
18:14,琴房。
秦鍵剛結束今日練習拿起手機。
一條就在25分鐘前送達到了他的手機的信息。
來信人,一個久違的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