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演奏仿佛在說——跳動並非專屬於歡快,悲傷的華爾茲亦可。
‘平衡的處理’是他在no.1中的展示。
音樂絲滑的進入e小調op42-2之後,抒情性質的小行板讓跳動緩緩的停了下來。
當肖邦的情緒無法讓音符繼續以舞蹈行進,秦鍵恰當的放慢了節奏。
歌唱性的音色登場,他的演奏如同鋼琴詩人的獨白,悲傷到令人落淚。
‘音色的控製’是他在no.2中的展示。
明朗的節奏為人擦乾眼淚,B大調op41-3健壯的不像是一首瑪祖卡舞曲,有音樂史學家曾評論認為這首瑪祖卡舞曲是最沒有肖邦特色的一首。
可秦鍵不這麼認為,難道最沒有特色本身不就是一種特色嗎?
麵對複雜的調式變化,他用富有條理的演奏賦予這首瑪祖卡色澤晶瑩的一麵。
‘完美的手指’是他在no.3中的展示。
至此,距離秦鍵的第三輪表演隻剩下了最後一段op41-4的演奏了。
再次落指。
明媚的降A大調戲劇性的拉開了他最後的表演。
輕盈的落指,點點華音從琴弦上飄起。
秦鍵不在控製音色,也收起了指尖的力量。
在最後的最後,音樂像是自作主張的在音樂廳的上空流動了起來。
美輪美奐。
失去了裝飾的外表,瑪祖卡舞曲在最後一刻舞動出了一種自由的感覺。
...
當音樂徹底消失在大廳內,自由的感覺依然存在於每一個人的心間。
“啪啪啪啪”
第一聲響起的掌聲來自選手席中的某人。
“嘩————————————”
連城線的掌聲在下一秒爆發。
“bravo——”
“bravo————”
一聲賽過一聲高的喝彩將秦鍵從鋼琴前喚起。
隻見高大青年單手扶琴站起,轉身鞠躬。
他的臉上是一種欣慰的滿足感。
鞠躬。
“謝謝。”
他嘴裡說著,再次鞠躬。
接著下台。
評委席中,評委們相互交流起來。
塔裡貝克先做了一番簡短的評價。
“allin。”
他看著阿克裡奇在紙上寫下了一個25分。
...
懂得‘收放’是一個演奏家通往演奏大師的必經之路。
塔裡貝克覺得秦鍵的最後一套瑪祖卡當中展示出了一個大師的風采。
尤其是最後的op41-4,他想不到更好的收尾方式了。
“是個體力充沛的年輕人。”
他另一邊的俄國評委評價道,“他是少數能在堅持55分鐘演奏之後還能保證音色質量的亞洲選手。”,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