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第五遍肖一已經進行到三分之一處。
亞當斯的第一樂章演奏的非常流暢,奏法連貫,音樂性完全貫穿著整個演奏。
可聽過秦鍵演出之後,此時台下不少觀眾都會有這樣一種感覺。
就是亞當斯與樂團的整體合作上,除了技術難度特彆困困難的段落之外,幾乎聽不到他的鋼琴在交響中有主體性。
這個問題不是觀眾叫真,是觀眾們有聽覺記憶,他們腦海中還是秦鍵的肖一。
但客觀來講這也不是亞當斯的問題。
亞當斯隻是一名鋼琴獨奏者。
每一屆比賽的每一位選手大都是如此,不少在日後進身殿堂級大師的演奏家在決賽階段也不可避免這一問題。
因為他們在這一階段沒有足夠的精力去全方位的了解指揮——交響樂團——獨奏者三者之間的關係。
有樂團協奏經驗的選手可以用一次彩排就了解樂團與指揮的個性,然後憑借自身經驗很快融入進去。
但他們在這個階段也隻能融入,並不能以主奏身份將指揮的位置取而代之。
不論是這屆決賽賽場還是曆屆決賽賽場,年輕的選手們隻有一次與賽方樂團合作的機會,他們在賽前或許和其他交響樂團完成過一些出色的演出。
但那是在無數次的彩排與合演之後才登台,那些指揮會在多次彩排的過程中與他們商量演奏對策或相互協調。
可馬瑞克不會在賽場上為任何選手做妥協,他必須保證樂團處於一個完全中立的位置。
亞當斯是一名已經成名享有盛譽的鋼琴演奏家,但他並不是一個指揮。
一名鋼琴獨奏家的日程功課裡絕沒有背誦樂團總譜這門功課。
那是指揮的活。
亞當斯是所有選手的縮影,沒有選手可以完全將長達40分鐘幾百頁的樂隊總譜記在腦海中。
...
可有人能。
底牌誰都有,隻是方式不同罷了。
...
亞當斯在後台聆聽的時候就猜測秦鍵是否已經掌握了肖一總譜,這個想法自他腦海浮現出之後,他就覺得是那麼回事了。
因為在他近一年多獲取的資料裡顯示,秦鍵已經有了屬於個人的樂團,排演過魔笛,因此還受邀參加了今年年底的德國新聲音歌劇大賽。
所以秦鍵已經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指揮了。
又是排在秦鍵身後出場,亞當斯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運氣真的有些不好。
但已經走到這一步,他能做的隻有拚儘全力去壓著最後一軸。
這一次他來到肖邦大賽就是為了證明自己,他要讓所有人知道一個鋼琴演奏家是如何表達音樂的。
就如同此時此刻,他並沒有被上台前的想法影響。
他隻用按照預想的演奏堅定彈下去就足夠了。
...
第一樂章完美收尾,他開始了第二樂章的演奏。
第二樂章一開始,亞當斯就展現出了一名成名鋼琴家的舞台底蘊。
他的肢體、眼神,以及指下水波狀的琴聲無不透出了青年肖邦的樂團優雅。
搭配著他貴族般的外表,漸漸的,潛藏在音樂中的那種詩人心懷和熱情顯現了出來。
他的主題光輝燦爛,副部充滿憂鬱,二者相互映襯,呈現出了一種明朗的哀愁。
美感在寧靜中沉澱,濃密流暢的音符中夾雜著他對音樂的反思。
當從容的自信以一種高貴的氣韻所折射,動人的魅力可以達到音樂語言的極致。
亞當斯的第二樂章結束在觀眾們的難以自拔之中。
相比秦鍵,他的第二樂章充滿了人事和情事。
...
音樂來到第三樂章,亞當斯再度拿出他的底牌。
不對稱演奏法。
回旋的瑪祖卡舞曲情調在他手中時而加快,時而隨意,自由速度的切換稱得上隨心所欲。
在他的演奏下,賽場的時空仿佛回到了40年前。,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