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噹——”
半秒間刻,琴聲隨著落在鍵盤上的手指再次響起在舞台。
‘’
拉開了音樂主題的暢想。厽厼
纏綿的曲調徐緩如歌。
‘dol’
‘re’
‘mi’
四個乾淨的明亮的單音聽似貌離神合,卻在這一刻勾住了台下每一個觀眾的內心。&#32&#36861&#20070&#30475&#32&#122&#104&#117&#105&#115&#104&#117&#107&#97&#110&#46&#99&#111&#109&#32&#21434&#21437
組合在一起,便是他們的小河淌水。
四音核心的音樂畫麵頃刻間展開。
由琴聲替代的人聲‘月亮出來亮彎彎——’,勾勒出了原作的現實主義主題——對心上人的思念。
哀怨又癡情。
秦鍵在觸鍵上巧妙的利用了指肚與指間的左右變換,將鋼琴的音色變化模擬出一種人聲色彩
散發出瑰麗的想象力和沁人心脾的浪漫情懷。
二十九小節主題,從呼喚到感歎,以四音為首展開的旋律突出了發展了音樂的級進關係,配以與人聲演唱的節奏韻律,直白地表現出了少女思念阿哥的心。
鋼琴旋律婉轉向下,相思之情溢於言表。
轉指間,三組和弦由弱到強的和弦遞進宛如少女的誠摯心切的呼喊。
全曲第一個**似乎就就要出現。
然而並沒有,秦鍵再次翻腕配合弱音踏板將琴聲降到最低。
下一秒。
他的右手跑動起了一串秀麗的琶音,嗡嗡沉沉的主題旋律這次想起在左手。
旋律轉至低音部呈示,織體的和聲層次一瞬如萬河彙聚。
第一變奏起。
小河淌水,亦有深沉之美。
...
依據同名民歌或者音樂主題進行鋼琴音樂創作是華國鋼琴音樂創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這些鋼琴作品儘管形態各異。
但都可以說繼承了華國傳統音樂一曲多變的創作方式。
同時,因為創作者個性創作的差異表現,又凸顯出了“各美其美,和而不同”的審美特質。
如果說秦鍵前半段的二度創作還具有現實主義的味道。
那麼從第一變奏開始,就是典型的浪漫主義演奏的手法。
而五聲羽調式更是為他提供了無限的樂思。
第一變奏到第三變奏,在柔和的羽調式的各音級中自然流動,徐徐展開。
連環式的級進音流,時如耳語,又像心聲,道不儘的是純情少女的悠悠思緒。
聲聲快,聲聲慢,生生蕩起了舞台上的陣陣漣漪。
當最後一個變奏到來,舞台上又回到了一種靜。
空靈舒緩的音樂仿佛帶著聽眾們來到了遠古。
鋼琴不再訴說世俗的喧囂和情愛。
潔淨無比的琴聲在沒有塵世**的深山遠林下,如悅耳鳥鳴,如潺潺溪流。
這一刻,整個音樂廳不再是城市快節奏下的一棟現代建築體。
此間聽眾,所有雜亂念頭和掛憂,都隨著舞台上如的曼妙音律隨一縷清風而去。
茶一盞,清音兩段,於潺潺流水之間,忘憂幾何?
...
音樂感人之處,有鄉土情節。
樹之根,水之源。
音樂還是音樂。
林朝歌的深情歌聲與段冉性格中的點點特質都是秦鍵獲取這次創作靈感的精神養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