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二人返回排練廳。
趁著樂手們還在休息,方宗堯回到舞台繼續練了起來。
對於這首秦鍵改編的作品,他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攫欝攫
於秦鍵,於他,於我的祖國,都是如此。
很快,整個音樂廳便飄起激蕩的鋼琴旋律。
從純鋼琴的角度來聽,同樣的作品,方宗堯演奏出了另一種風格。
大概是因為作為創作者本身演奏自己的作品,秦鍵在演奏中更多的是考慮鋼琴聲部如何更好與整個舞台融合,所以這讓他無法像獨奏時那般收放自如。
而方宗堯本身的演奏風格就偏向於堅定,又富有激情。
搭配秦鍵的第二版大氣改編,恰到好處。
二者相融,令人過耳難忘。
大約二十分鐘,觀眾席前排已經坐下了不少樂手,他們其中有些老人還記得此時鋼琴前的這個青年,曾經那個名動燕京鋼琴圈的天才兒童。
觀眾席後排,秦鍵打開了保羅剛剛發來的郵件。
一封工作郵件。
郵件內容不長,是關於秦鍵月底唱片發布會的工作安排,保羅需要秦鍵確認一下。
大致掃了掃,秦鍵給保羅回了郵件。
“沒問題,27號見。”
——
又十分鐘後,李風華到來。
排練繼續。
經過上午的排練,樂團的各個聲部樂手已經基本將各自的譜麵拿下。
下午一開始,李風華就帶著樂團先合了一遍。
一氣嗬成,秦鍵感慨,國家隊就是國家隊。
隻此一遍,每一個聲部的樂手老師都將他在譜麵上所標注的細節展現出來了。
聽過之後他覺得可以加入鋼琴了。
於是從第二遍開始,方宗堯也加入到演奏中。
樂團一遍又一遍的演。
秦鍵從一處換到一處,在音樂廳的各個角落進行聆聽。
試圖找出每一個細節問題。
到了中場休息的時候,秦鍵初步的找出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樂團在整個低音過重。
之前隻在鋼琴上演奏的時候他還沒有發現這個問題,不過他也早就預料到會出現這種情況。
畢竟這是他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獨立創作將一首音樂交響化。
第二個問題是開頭不夠好。
“不夠好?”
作為一個經驗豐富的老指揮,李風華自然明白秦鍵的第一個問題
他讚同,他也想和秦鍵溝通下低聲聲部平衡的問題。
隻是他聽不明白秦鍵對第二個問題的描述。
不夠好,太籠統。
思來想去,李風華問:“是樂團的問題嗎?”
秦鍵正在思考,聽到李風華的話後忙搖頭,“不不,不是這個意思,樂團沒有問題。”
頓了頓,“我總覺得的開頭的部分差點什麼。”
說著他拿過總譜翻了又翻。
一通人就這麼安靜的等著他。
十分鐘後,秦鍵歎息著搖了搖頭,
他暫時實在找不到譜子的問題。
李風華在這個時候體現出了老指揮的經驗,見狀提醒道。
“小秦啊,不如這樣,你回去再琢磨琢磨,咱們這邊先抓緊時間排,爭取今天一天就把這首作品徹底扣出來,明天還有一個上午的時間,你要決定改,我們也好說改就改,這樣兩頭都不耽誤功夫。”
李風華的言外之意秦鍵自然聽的明白,時間緊迫,明天下午就要錄音了。
況且他也不想讓所有人陪著他一起乾等。
“就按你意思,關於開頭部分今晚我回去再考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