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2.舒伯特的古典浪漫,美國之行【中】(2 / 2)

觀眾們可鋼琴前的人影這次站起之後並未返回後台。

這通常預示著音樂會就要結束。

然而秦鍵走至舞台前沿抬起雙臂示意大家稍安勿躁,隨後現場安靜了下來。

大家想看看秦鍵要點乾什麼,於是安靜的坐下等待了起來。

片刻。

秦鍵走到舞台旁拿起了一把椅子。

台下紛紛猜測起用意。

將椅子擺置鋼琴的斜前方,秦鍵轉身鼓起了掌。

舞台上孤零零的掌聲很快帶起了整個音樂廳的掌聲。

大家向後台入口張望了起來,此時沒人不清楚節下來的劇情。

隻是當一個粉嫩的小女孩抱著一把碩大的提琴走出後台大門那一刻,所有人都被吃了一驚。

尤其是伽馬重奏團眾人,他們認得這個小女孩。

掌聲歡呼聲加倍。

秦鍵默默的看著小段暄走到舞台中央,她先與台下鞠躬,展現了良好的舞台禮儀。

然後就坐,將身前的大家夥固定。

這時秦鍵坐回鋼琴前,台下適時的安靜了下來。

對音。

鋼琴一聲響起落下,大提琴也嗡鳴著與之對答。

兩音交錯,和諧至美。

充滿儀式感的對音結束,小段暄放下了持弓的手。

她垂下頭,搓了搓手心的汗,她覺得接下來將是自己人生中的重要一課,或者一刻。

都可以,她吐了口氣。

把自己的小辮摔到了脖子右側,以確保發尾不會影響到自己持弓的手臂。

寂靜片刻,秦鍵收回目光,也輕輕的吐了口氣。

舞台上,一大一小的組合確實已經拉滿了足夠的期待感。

“小夜曲。”

落座在不同區域的幾名大人物幾乎同時在秦鍵抬手那一刻,在心中默念出了即將落下的音符。

他們的默契源於舒伯特本人和此時的場景。

麵對一個手持寶器的小天使,他們如何能擺脫掉小夜曲那醉人心脾的旋律。

鋼琴響了,輕巧的伴奏如深秋的晚風掃過金黃的枯葉,發出有節奏的沙沙聲。

是小夜曲。

舞台的氣氛一瞬便被鋼琴前奏帶入了一個清澈的空間。

當小段暄拉響主題,秦鍵的手臂上便生出了一層細密的顆粒。

與這兩日來的任何一次排演都不同。

綿長不幽怨。

細膩不失真。

深沉不世故

也孤獨。

就在此時此刻的舞台上,小段暄正用十歲的方式演繹著她五歲便會拉奏的作品。

純淨乾淨的音色不帶任何修飾的就這樣流淌在鋼琴為其編製的夢幻之中。

孩子動情時,也會在目光中流露出超其年齡的情緒。

在第一遍主題落下,她眼中閃過了一絲單純的落寞。

然而沒有駐足,在鋼琴的一連串華麗的音階之後,她左手回到原把位再次開始了主題的複述。

第二遍,她的音色波動發生了些許變化。

大量的揉弦在這一刻讓她化身為一個早熟的少女,似是要體驗一把成人的世界。

她的右臂開合的更加舒展。

眉目之間滿是向往的神彩。

更妙的是她每拉一句,身後的鋼琴便會以另一種方式重複這一句。

一聲一應,聲聲交融。

這不是秦鍵的設計,這是舒伯特遺留在人間的手稿。

一問一答,互為動機。

音樂向著終止緩緩前行。

短短的三分二十七秒就如舒伯特的短暫一生。

31歲的舒伯特離開人世時,留下了一套動人的絕筆。

隻是這筆偉大的財寶在他窮苦潦倒一生死後才被人們所發掘。

出版商將其令終前半年所寫的作品編訂成了一本名為的作品集。

小夜曲,位列其四。

音樂會尾聲之際,秦鍵再次消散了現場的掌聲。

他將段暄拉到了舞台最前方,然後在這所古典音樂巨匠搖籃的音樂廳裡向所有人介紹道。

“段暄。”

“嘩——————————————————”

——

這個名字勢必因為這場周末音樂會而將被更多人所知道。

不僅僅是作為秦鍵個人音樂會的特邀嘉賓,一個十歲的少女可以用純與幻想兩種狀態來演繹舒伯特。

舞台之下沒有外行,大家已經很自然聯想到了這個孩子的成長經曆是哪般模樣。

當然,並不是每一個有天賦又努力的孩子都有機會與當今最負盛名的鋼琴演奏家在這樣的場合裡同台演出。

然而猜到點什麼的人們似乎也並無太多意外。

畢竟巴黎交響樂團的首席大提琴演奏家,也姓段。

如果這也起不到關鍵性作用,那就看看此時站在後台門口,那名麵帶微笑鼓著掌的魅力小女人。

她也姓段。

下一秒。

她捧著兩束花走上了舞台。

秦鍵接過鮮花當眾親吻了她。

“嘩——————————————”

“bravo!!!!”

一旁的小可愛當然沒有被遺忘,秦鍵鬆開段冉一把將其抱起。

“各位周末愉快。”

鞠躬之後拉著一個,抱著一個,離開舞台。

愉快的周末音樂會就此結束。

...

次日,整個維也納音樂圈像是被這場音樂會引來了軒然大波,大家都在評論這場音樂會。

眾說紛芸,褒貶不一。

爭論的核心就在秦鍵最後所演奏的那首降b大調奏鳴曲。

“此種處理方式是否合適?”

果然變成了一個問題。

最終,一名維也納著名鋼琴樂評人出來平息了這場熱議。

他給出了一個鑒於二者之間的中立結論。

“舒伯特的奏鳴曲和他的交響曲一樣,被有些音樂史學家認為過於鬆散不夠嚴謹,溫馨柔和的歌唱性旋律很難發展成具有嚴密邏輯的大型曲目,可也正是這點體現了浪漫主義的隨意性。”

“然而當這種隨意性的抒情幻想被一個野心家企圖用雙手駕馭,很難說這是一件幸事。”

“但可以肯定的是,今天的我們,應該嘗試接受不同的聲音。”

“要知道年輕的舒伯特在200年前已經被否定過一次。”

——

“野心家?”,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