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彪西鋼琴練習曲no.11。”
“指導老師,吳青。”
少女剛坐了下來,一個彆致的身影一下躥了起來,像一個離開地麵不到一秒的球。
這不得不讓所有人再次把目光投向這裡。
占據了近兩個坐席的身位,將一身精致的白色禮服,撐的渾圓無比…
“撲哧..”
“咳..”
有人又忍不住了。
關於封子言,從年份來看,應該還沒有太多人熟悉,
甚至在剛才的區號環節,秦鍵同學也被震驚了
“沒想到這貨以前也是個胖子。”
看著步伐各位輕盈的靈活少年,秦鍵心中很容易的再次想起某人。
“debussy!”
外國藝術家天生自帶的熱情和好奇心,給鬼火留下的散發著餘熱的賽場注入了一絲新的神秘氣氛。
他們從未見到過這樣的比賽,有古典主義的莫貝,有浪漫主義肖李,現在又蹦出來個印象主義的鼻祖?
三個時期的大亂鬥?
這對於他們而言,太過新鮮。
繼肖邦李斯特之後,德彪西的鋼琴練習曲,也是劃時代的存在。
作為第十一首,“為複合琶音而作”,正是德大爺腦洞大開的產物,為探究琶音技術在音樂上的表現力究竟有多少的可能性而創作的。
這首原本應該靈動、夢幻、瞬息萬變的作品,與此時鋼琴前的圓滾少年能摩擦出怎樣的火花?
這是絕對的看點。
所有人期待的目光下。
少年動了。
扭到的屁股像是坐姿不夠舒服,抬起的雙臂突然移到琴凳兩邊,用力的向後晃動了兩下。
接著再次調整坐姿後,轉頭向著台下歉意的點了點頭,雖然臉上的表情說不出的滑稽。
在全場彌漫著淡淡的歡愉氣氛下,音樂開始。
圓滾少年,以腰部為中心向後微微晃動一圈順勢抬起右手,在整個鍵盤的高音區輕飄飄的留下一串朦朧。
跳進的音程構成了環繞的和弦音,在一雙肉感十足的手交叉演奏之後,更加給人的聽覺注入了一絲飄忽不定的遊離感。
漸漸的,屬於印象主義樂派的特殊語言遊蕩在三角鋼琴響板的上空。
此時此刻,整個大廳沒有一絲一毫浪漫主義音樂中的悠長婉轉歌唱性。
取而代之占據在整個人的聽覺神經的是互不連貫的瑣碎細小。
印象派作品秦鍵接觸的比較有限,不過還是能大體區分的出節奏色彩織體上的音樂語彙,自然是和古典浪漫主義時期大有所不同。
用華國古畫來形容,講究個意境。
這小胖子年齡不大,音樂卻有靈性,這就已經很不簡單了。
更難得是形散的曲式在他所展現出的空間結構布局中,更好的把作品的層次性和邏輯表現了出來。
這對於印象主義派得作品是尤為重要的。
“能被外界評為燕京雙子星的存在果然不一般,就單單這音樂布局就已經領先絕大多數的參賽選手太多了。”
台上的音樂始終都是淡然的,沒有起伏,沒有波動,像一幅沒有陰影輪廓線的畫作,隻有斑斑點點遍布在上。
但隻要你稍加注意,這些五顏六色的斑點就會像七色光一樣彙聚一隆,給人以難以想象的效果。
“未來的演奏家,他已經占據一席。”
最後一排評委席,再次響起了評論,乾癟的聲音不會破壞音樂和諧的美感,而且剛好足夠送到身側的兩雙耳朵裡。
篇幅簡短的第十一首練習曲。
朦朧中開始,夢幻中結束,優雅的彎腰。
畫麵美極了。
“好聽。”
秦鍵隱匿在座席間中和大家一起鼓著掌。
見識了趙一諾恐怖的技術,見識了封子言的音樂的大腦,見識了半場中的各種驚豔瞬間,秦鍵覺得這趟參賽之行到目前為止,已經有了足夠的收獲。
“半場結束。”
十五分鐘的休息,留給評委,也留給選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