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鍵目瞪口呆的說不出話。
原本黑白色調的譜麵在這一刻忽然變的色彩斑斕。
他迅速的快速向後翻了幾頁,每一頁都是如此。
隻有鋼琴的分譜還是黑色。
剩下每一個聲部的分譜顏色都變了。
小提琴聲部的樂譜變成了紅色。
中提琴變成了橙色....
碧藍色的豎琴,紫色的貝司,金色的小號,棕色的大管,綠色的次中音號,銀色的長笛...
不緊樂譜的顏色變了,目光所到之處,秦鍵可以清晰的聽到眼前樂譜上的旋律。
橫向看,每一種不同樂器的協奏分譜上會突出主要的音符的演奏標記。
縱向看,同一小節內,由不同樂器的單音構成的的和聲,會以明確的和聲標記顯示,並且譜麵會清晰的線條將幾個音符勾連到一起。
“咕嚕。”
秦鍵不自覺地咽了咽口水。
“這種視角才是真正的將一份總譜以最專業的方式完全解析。”
對於一份總譜,一百個指揮,或許會一百種不同的處理方式。
但是沒有一個專業的指揮會跳出作曲家給出的和聲進行公式。
這是共識,也是常識。
以秦鍵目前的音樂素養,能記住每一種樂器的分譜還是在記憶藥丸不講道理的效果。
在這樣的前提下,簡單的分析他不難做到,可要是向眼前這種庖丁解牛般的將音樂肢解,那是絕無可能的。
秦鍵甚至確信一般的指揮也無法如此細節的做到這一點。
“不知道能不能把這樣的樂譜存下來。”
快速的將第一頁引子瀏覽了一遍,秦鍵將譜一合,腦海裡略微回顧了一下,麵色一喜。
“有戲!”
下一秒,連忙把譜子打開,從第二頁開始,飛速的了起來。
......
琴童的翅膀,提升三倍的五線譜解析能力。
時限一小時。
已經過去了五分鐘。
此時的屏幕中,舞台上的工作人員再次忙碌了起來,萊錫比交響樂團的樂手正一個個囪後台兩側走了出來。
一出場,便引起了舞台下的躁動。
通過網絡觀看直播的網友也在彈幕間評論了起來。
‘臥槽,外國樂團也來了,66666’
‘很**的樣子,[認真臉]-.-’
‘看清楚好嗎,萊錫比交響樂團,全球五大交響樂團之一’
‘不好看,首席小提琴長的像個大媽一樣~~’
‘懂p,藝術家都長這樣’
‘所以,你也長得像藝術家?’
‘滾犢子...’
.....
現場,萊錫比交響樂團成員都整齊坐好後,主持人的聲音再次響起。
“本輪第五位出場的選手——方宗堯,華韻賽組委會推選。”
“指定用琴,yamahacxf。”
“本輪參賽曲目”
“《普羅科菲耶夫第三鋼琴協奏曲》”
“指導老師,傅華”
“協奏樂團,萊錫比交響樂團”
“指揮,安德利斯.尼爾森”
掌聲響。
直播彈幕再次瘋狂的跳了起來。
‘組委會的推選?還有這騷操作??內定冠軍???’
‘居然彈的普三,哦草~’
‘馬捷帕已循環無數遍’
‘來看尼爾森的路過,順便上麵的,普三很簡單啊,我們院平均水平’
‘不裝逼能死,哪個院啊?’
‘來了來了,好帥~~’
......
舞台一側,方宗堯正和尼爾森指揮平排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