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到前些日子見過的謝涵,梁茵猜測這件事興許跟謝涵有點關聯。
事實也的確如此,顧璟就是通過謝涵想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這人這一輩子誰也不敢保證一定能用上誰一定用不上誰。
就好比他顧璟,曾經四處求人四處做小伏低,結果小小的謝涵幾句話便幫他解決了一個大難題,所以他顧璟保不齊也有哪一天能用到李堯的時候。
不說彆的,顧璟知道梁茵的兩個兒子書念得都不錯,比他的幾個兒子強多了,人家是打算走文舉了,那個李榆今年過了縣試和府試,差一個院試就是秀才了,那孩子才十七歲呢,將來的前程顧家未必能壓製得住。
還有一點,不管怎麼說,他們是正經親戚,前些年那位姑老太太在的時候顧璟也沒少登梁茵家的門,不然的話李榆也不會認識顧鏨。
因此,權衡再三,顧璟重新登了梁茵的門。
從紀氏嘴裡,梁茵知道了謝涵和趙王府走得比較近,也和皇上和夏貴妃有來往,便忽然想起來那天她聽謝涵提過一句楊長史。
聯想到謝涵不肯回京城卻又讓管家打探梁家的事情,梁茵覺得自己猜到了些內情,可她不敢相信的是謝涵才剛八歲,怎麼會有如此的心智?
於是,她懷疑謝涵後麵有高人指點,至於這個高人是誰她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通過這件事,她倒是得出了一個結論,和謝涵把關係走近些應該沒有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