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027(2 / 2)

“沒花錢,餘敏大人對我們慈恩堂照拂有加。”

二娘又去參觀慈恩堂,這裡竟還有少量的書籍,她拿起一本,竟然是詩集。她看書以實用為主,編的書又是教輔,很少看陶冶情操的詩集。

她翻開來,第一首就是餘敏的詩,“嶺外音書斷,經冬複曆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紀時恩看過來,“這首據說是餘大人隱居時所作,他那是辭官回鄉隱居山中,有感而發,這本書還是我抄過來的。”

二娘滿頭問號,這不是宋之問的《渡漢江》①嗎?怎麼變成餘敏的作品了,二娘念頭一轉,難道餘敏亦非此間人?

二娘問紀時恩,“餘敏可會來慈恩堂?”

紀時恩點頭,“有時會來,不好說。”

二娘便道,“今日是第一鍋鹵味出來,不如請餘敏大人過來品評一番,還有認識的人都請過來嘗嘗,提提意見。”

紀時恩想正是此理,連忙讓人去請餘敏、邵婉等人。

施行見她請邵婉,有些遲疑,“婉娘身體不好,你怎麼請了她?”

紀時恩叉腰道,“身體不好也不能在家裡悶著,會越來越不舒服的,不如來我這玩玩,解解悶。”

施行閉嘴不再言語,去請自己娘子過來。

眾人到時已有小桌擺上,還隔上許多道屏風保證隱私性,來人多是慈善之人,與慈濟堂關係很好。

紀時恩笑道,“今日請諸位來品嘗徐記第一鍋產品,都說說味道怎麼樣,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多謝大家了,若是有用,記下名來,在徐記一年都能減價兩成。”

餘敏本是不打算來的,想到些什麼還是差人驅車過來。

二娘將人請進屋內,以餘敏的身份不好在大堂和人一起吃。二娘笑意盈盈的看著他,“餘敏大人好久不見啊。”

餘敏正襟危坐,拿起筷子品嘗牛肉乾等物,有些拘束一笑,“吳山村一彆,確實許久未見良娣。”

二娘笑意未減,問他,“餘敏大人可認識宋之問?”

餘敏早在二娘救起三皇子妃時就知其來曆,笑著道,“倒是認識。”

兩人對視一眼,又默默移開,心知肚明對方的底細。旁邊站著的施行等人滿頭霧水,這宋之問又是何人?

二娘便開始翻舊賬,“說來還要感謝餘敏大人,若不是你,我也不會連夜和夫君跑來京城。”

餘敏便回道,“若是知道二娘夫君便是太子殿下,餘某一定不遺餘力送太子殿下回京。”

二娘便歎道,“都怪餘大人畫的人犯太過潦草,吳山村根本沒人認出來。”

餘敏:這不是他故意的嘛!

餘敏捋捋胡須,“畫藝不精,良娣見笑了。”

兩人你來我往一番,餘敏便道,“良娣的手藝餘某一向讚賞,不管是豆腐還是這鹵味,餘敏一定支持。”

二娘便道,“那就多謝餘大人了。”

餘敏告辭離去,二娘踹翻他的座椅以示憤怒,施行將此事報給趙懷釋時,他輕笑道,“二娘怕是也想踹餘敏一腳,可惜餘敏滑不溜手,並未給二娘機會。”

如此反倒是把宋之問一事忘記了。

*

一晃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