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相也道,“崔相所言極是,隻是這章程還需年底諸道刺史回京,在慢慢商議。”
二娘又掏出個冊子,“兩位丞相說得是,三道皆為聖上治下,另有別駕負責日常管理,三位別駕請示陛下後已向諸位刺史發出邀請,讓幾道派人前去學習,另外三道的改製報告年底就會出來,我已邀請幾位別駕撰文分享,年底述職時正好與諸位交流。”
大臣們目瞪口呆,這長寧侯是不是太會找事了。
然後二娘又道,“邊市一事,臣會等赤部事畢,親自前往,詳細事宜已呈陛下。”
古往今來,像二娘這樣的能臣不是沒有,要麼位高權重被皇帝猜忌後落入塵泥,要麼就是帶不動朝廷運轉,一個人乾到死。
而二娘,她手下的人很顯然不在朝廷,背後靠著皇帝和太子這種超級靠山,大臣有種想擠兌她卻發現擠兌不到人的感覺。
在哪設絆子都不合適,因為這些事都是開天辟地的事,根本沒有祖製可循。
皇帝難得走下來,手搭在二娘肩上,揚聲道,“長寧侯爾雅,為朕分憂,能臣也。大俞不缺循規蹈矩的庸臣,但缺乏銳意進取的肱股之臣,朕登基數載,朝堂上有些孩子都是朕看著長大的,朕喜歡這些年輕人呐。”
“有乾勁,有想法,朕知道很多人在高位上待久了就怕出錯,恨不得什麼事情都不乾,不乾就不會錯,或者看著朕的喜好做事,大俞要往前走,這樣做事隻會讓大俞朝越加沒落。”
“朕知道很多人千方百計想打聽朕心裡想什麼,朕今日坦言,朕隻願大俞朝越走越遠,天下萬民越過越富足,誌同道合者,與朕同行,非此道者,速速離去。”
諸臣一驚,趙懷釋第一個帶頭朝皇帝磕頭,“兒臣願追隨父皇,願大俞國祚綿長,萬民富足。”
諸臣也下拜,二娘跟著跪在趙祜下麵,“微臣願追隨陛下,願大俞國祚綿長,萬民富足。”
趙祜轉身回到皇座,下旨,“兩位丞相總領改製事宜,長寧侯協助。禮部和吏部,官製之事兩部協作,儘快出個章程。長寧侯所奏西北一事,待鄰國局勢安穩後執行。太子……”
趙懷釋走出來,“兒臣在。”
趙祜道,“改製一事,由你監辦,與兩位丞相學學。”
“是,兒臣定當勤學好問,多多請教丞相。”
崔相和杜相連忙道,“不敢不敢,一定好好教導”雲雲。
開完朝會,二娘覺得周圍的眼神都不一樣了,杜相第一個與她打招呼,麵色還有些尷尬,“爾雅,當年我們一同協作三道改製事宜,你可還記得。”
二娘頷首,“當然,挑燈夜戰,杜相還說自己老當益壯,結果第一個犯困尿遁的就是你。”
杜相麵色好看不少,他道,“英雄出少年啊,沒想到爾雅這些年不見,竟是去乾大事了。”
二娘道,“杜相謬讚了,爾雅隻是知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願意為大俞行萬裡路。”將它建設的好一些,更像自己的家鄉。
杜相不由得佩服起來,他捋捋胡須,“好啊,好啊,以後這位子遲早會輪到你坐的。”
崔相跟在後麵,聞言小步上前,“爾雅,這刺史派人去三道學習,可有統計哪些去了,哪些沒去,年底述職時,我們可以多做做不去的刺史工作。”
這說到正事,二娘便與兩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