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兩個分彆是皇帝和太子,康熙也有意識培養太子這方麵的能力,於是這一早見麵,典型的封建時代父子說不上幾句體己話就開始聊國事。
太子本身就對康熙之前駁回他諸多的決策而頗有意見,這一聊自然難免爭辯,於是他就頂嘴了。
然後一氣之下康熙就把他趕走了。
說實話,放在後世尋常人家,這也是經常出現的場景。
吵嘴吵急了那就是:“你吃我的用我的,還敢和我頂嘴,有本事滾出去!”
然後回答一般是分為認慫版和犟種版,前者會選擇把自己關屋裡冷戰,後者會說:“滾就滾,離了你們我難得會餓死嗎?”,然後離家出走。
太子屬於後者,兩個脾氣老大的人,吵起來和要掀翻屋頂似得。
這場景在嚴綺雲看來尋常,但是在皇家可是一點也不尋常,所以才弄得人心惶惶,就怕是出了什麼大事。
畢竟下頭人命如草芥,活著實屬不易,自是風聲鶴唳。
而且要嚴綺雲說,這場麵看似尋常人家父子的正常相處情形之一,但是傷人的話說出了口那可不好挽回。
估摸著火氣
上來,父子倆都說了許多不好聽的話。
反正太子“滾”了以後,嚴綺雲看著康熙不僅生氣,還難得的有些“委屈”的。
他是真的挺難受的,明明他這麼偏愛太子,給他獨一無二的地位和待遇,為什麼他大病一場,他卻沒有幾分孝子之心?
頗有幾分“真正的寒心不是大吼大叫”的味道,本身他大病一場就在恢複期,這事兒一鬨太醫後來都說,情緒鬱結於心不易修養。
說實話,真的有點給嚴綺雲整樂了。
還有能讓你康熙吃癟的人,這下嚴綺雲也覺得這千裡迢迢折騰這一番也不全然是壞事,這不是讓她看到康熙的樂子了嗎?
唯一可惜的就是沒看到現場版,否則她都不敢想象自己能有多快樂。
太子雖然被趕走了,但是原本跟著裕親王在前線的大阿哥在,還有三阿哥。
“妻”與“子”都在,並且有太子前車之鑒後都讓他很順心的情況下,刨除太子剛走那幾天,康熙情緒倒是還好。
甚至沒幾日又把大阿哥趕回了戰場上,畢竟在他看來,男兒自當建功立業。
嚴綺雲在這兒的日子表麵上還是很無聊的,畢竟距離前線比較近,自是不能出門玩樂的,一個是有損軍心,另一個是也不安全。
她在自己院裡有時候能聽見操練以及槍炮的聲音,也是這個時候她才反應過來,原來清軍也是有“火力”的。
可惜都是當年明朝所研製,聽胤祈說,這些年過去,技藝上幾乎沒有什麼變化,甚至連炸膛的老毛病也是完全沒有解決。
這會使紅衣大炮的兵本就不多,開一次火還得冒生命危險,又談何壓製力呢。
外頭無聊,嚴綺雲隻好看書,不過看似是拿了本書,實際上她幾乎大部分時候都是在折騰自己的係統。
隨著前線戰事越發吃緊,康熙也不常召嚴綺雲侍疾了,畢竟殿前往來都是大臣將軍的。
嚴綺雲也樂得清閒,反正人身在這裡,對戰事近況那是基本都不用多加打聽,她能知道的甚至會有人在主動知會她。
不用和康熙打交道後,嚴綺雲乾脆把大量的時間花在了“睡覺”上麵,誰讓她不好在彆苑裡麵多走動呢,隻好在空間裡麵放縱。
好在康熙也沒久待,本身他這場病幾番折騰就格外傷身,加上事情繁忙,幾度情緒起伏,後續病情也略有反複。
最後在朝臣的勸說下,他才安排了諸事,帶著嚴綺雲班師回朝了,倒是把三阿哥留下了。
對三阿哥來說,這無疑是一個機會,自然是選擇領命留下,反正後方相對安全許多,其實沒那麼危險。
這一路回去,反正嚴綺雲瞧著康熙頗有幾分鬱悶的。
就像他說大阿哥的那句男兒當建功立業,他覺得自己這回因為生病不得不提前回來實在是有幾分丟人的。
好在鬱悶歸鬱悶,他自己也覺得自己的安危更重要,沒有逞強的意思,不然嚴綺雲還不知道要在哪兒悶多久。
他們回去的時候,頭一回包括皇太後都在迎接,她也是在表現出自己對康熙安危的看重。
等該做的表麵功夫都做完,在外倒騰了一圈的嚴綺雲回到熟悉且舒適的住處也是輕吐了口氣。
這該死的基建水平,她出一次門就想罵一次。
躺著讓韶煙給她按摩沒多久,胤祈就來找她了。
她在外頭和宮裡也通過信,不過因為信件渠道都是過的明路,有些事情是不好在信中說的,想知道內情的胤祈自然是迫不及待來請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