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年味(2 / 2)

潘璿作為四人中唯一的藝術生,平日裡開銷最多,家裡也最舍得給。

“我嘛.應該沒什麼變化。”

鐘瑞曦托著下巴,說完看了看呂錦程。

“你呢?”

她用胳膊肘戳了戳身邊的男人,問道。

“哈?”

呂錦程正低著頭玩手機,突然愣了幾秒鐘:“我哪有”

想了想,他又收回了後半截話。

好像不對勁。

自己才十八歲,當然會有壓歲錢的嘛!

臨近年關,呂錦程確實也沒閒著。

即使和自己的年齡毫不相符,他已然在短短一個學期內的時間裡,成為了身價超過父母的呂總。

可他還是和以前一樣。

開開心心地陪伴著家人,扮作乖巧聽話的小孩子,走街串巷拜早年。

上一世,每年除夕呂錦程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從下午開始打開電視機。

吃零食,玩撲克,打麻將。

一大家子人坐在電視機前,看著一年又一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一起歡度今宵,總是會有這樣那樣的感動和回憶。

回家,回家,人到中年才明白,過年永恒不變的主題是回家。

遼城麵積大,但市區範圍並不大。

因為城市小,人和人之間特彆親近。

和家人走在街上或者熱鬨的公園裡,不出幾步就能遇見熟麵孔。

甚至有些親朋好友憑長相就能判斷出,你是誰家的孫子,你爸爸家裡老幾。

正是因為這種熟人社會還沒有被互聯網原子化,不少珍貴的習俗,在這一年還得以保存下來。

臘月二十四要掃塵,年終大掃除。

這一天,要把家裡的大家具全部搬到院子裡。

新買的掃把從上至下把屋掃一遍,屋裡潑上水,掃地擦玻璃,再把大家具搬回來全部擦洗一遍。

之後的事情,便是洗窗簾,洗沙發罩,洗床單被套,全部洗完擰乾,掛在院子裡晾著,趕在年三十前全部搞定。

臘月二十五,從市區到縣鄉,都會開放年前最熱鬨的集市。

家裡要買肉,買油,買米,買豆腐,買魚,買菜,買糖,都要在這一天補完。

年幼時,吃喝的東西從來無需呂錦程自己操心。

買煙花,也就是俗稱的炮,便成了他購物的唯一目的。

當時煙花的種類還不算多,價格也便宜,少買花炮,多買鞭炮麻雷,100多塊便足夠放到正月十五了。

每次除夕前後,買完煙花,呂錦程回到家,都會迫不及待用剪刀把一掛1000響大地紅拆開。

留一部分掰斷,取火藥,夏天用來燒螞蟻。

另一部分便全部裝罐子裡,抓一把帶根香,就出門瀟灑去了。

這一天,呂餘慶和叔叔們會買回來大量的麻紙,用一個木棒和鐵鑿子打紙錢。

臘月二十六有兩件大事,寫對聯和理發。

寫對聯呂餘慶是一把好手,他本來就是辦公室文秘出身,寫的一手好字。

院子裡排兩張桌子,一打紅紙按大小裁開,墨汁倒在海碗裡,大狼毫拿白酒泡開,商量著就動筆寫開了。

對聯這種貼上一整年的物事,各家有各家的情況,寫對聯也要有所寓意。

除了門上貼的,老家如果是農村的話,還要專門寫大量的小帖子。

高處貼“抬頭見喜”,門口貼“出門通順”,狗窩貼“六畜興旺”,雞圈貼“雞蛋滿倉”,炭堆上貼“炭薪滿堆”,還要準備火龍上貼的“旺火衝天”。

大門口的對聯,是一家的招牌。

不但要好好寫,還要在墨汁裡加金粉,調開了寫出來就是金色的大字,有氣派。

理發,是年前的另一件大事。

因為正月理發對舅舅不吉利,如果錯過二十六,就需要等到二月二龍抬頭的時候才能再理發。

所以這一天,家裡的男丁誰都逃不掉,在李燕的高壓規訓下,必須去理發。

從臘月二十七開始,再到除夕,就要為年夜飯做準備了。

準備年夜飯的同時,呂家人還會走親訪友。

呂餘慶和李燕都是體製內中人,自然少不了人情往來。

爸媽這幾天白天往往都是不在家的,他們要到處拜訪一下年前的領導和同事,互贈過年的小禮物,給大家送上新年祝福。

隻留下自己在家裡。

要麼和鐘瑞曦約會,要麼窩在家裡享受獨處,開開視頻,打打遊戲。

這就是呂錦程印象中的過年。

人在他鄉,有時候最怕的,便是過年。

長大後,大家也自覺不放鞭炮了。

親戚也不怎麼往來了,每當呂錦程在外地過年時,總覺得少了幾分味道。

父母那時候,也會偶爾來他京城的大房子裡過年,住上幾天再離開回到遼城。

互相串門拜年的情景也沒有了,超一線城市裡的人,漸漸對他人的生活變得漠不關心。

活出了各掃門前雪的味道。

表麵兄弟的牌局和唱K倒是從來不會少。

但是這樣的場景,總會讓人想起陳奕迅的K歌之王。

大家看起來都在歡天喜地,但個中滋味,隻有自己清楚。

再後來,過年要聚的同學和朋友們,也走動少了。

大家都成了家,有了自己的生活和責任。

即使難得的聚會,也因為各自生活的圈子和層次差彆太大,共同的話題越來越少。

索然無味。

年味,是年幼時媽媽買的新衣服、爸爸給的新玩具,還有長輩的壓歲錢、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疼愛,或者是和小夥伴放著鞭炮到處跑、和家人一起包餃子貼春聯其樂融融的氣氛。

呂錦程曾經覺得,自己是出門在外一年回家一次的人。

他再也回不去童年了,成了年味的局外人。

重活一世,呂錦程才發現,好像不是這樣的。

不用糾結年味在哪裡,因為年味一直都在。

而且,人一直都在年味裡。

隻是兒時的你是年味的主角,踏入社會後,你是營造年味的配角。

彼時的你,成了那個要給孩子準備新衣的媽媽,成了要給孩子準備玩具的爸爸,成了要給孩子準備壓歲錢的長輩。

年味還在,隻是不在你身上了。

339解封了,大家記得去看,還是很關鍵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