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奉國京都太和殿之,
王公大臣文武百官都寂寞不語。
仿佛大禍即將到來。
他們似乎已經感應到了大奉的皇朝風雨飄搖。
北境之地剛被平複,南疆之地叛軍山匪就開始要瓜分大奉的江山。
真是國無寧日!
太子鴻澤出列:
“父皇!兒臣啟奏!”
鼎文帝看著太子鴻澤,他對這個太子很不滿。原因無他,太子無法為自己這個皇帝分半點憂。
文韜武略,樣樣不具,可除了鎮北王鴻煊之外,其他的皇子與太子鴻澤比起來更加的差勁。
特彆是南疆王鴻禮,差點把他氣得半死。
鼎文帝鴻禮歎了一口氣。
“太子奏來!”
太子鴻澤恭敬地說道:
“父皇!為今之計,必須使用詔安之策!
派遣使臣前去詔安雲州軍,那些土匪兵無非就是要雲州之中,大奉朝廷可以給他們,隻要不要再繼續造反即可!”
太子鴻澤說出將雲州之地拱手送出,
招安之策承認雲州軍的地位,這種飲鴆止渴的行為,朝中既然沒有人反對!
大鳳國的朝堂已經爛掉了,人心向背,官僚體製臃腫腐朽。
朝堂文武百官如何反對?叛軍大勢已成。
“先穩住這些雲州叛軍,將北境的兵力慢慢調撥過來,到時候再一網打儘,將這些叛匪全部都消滅掉。”
文官們紛紛讚同,原來太子是用緩兵之計,調來鎮北王北境之兵。
就連鼎文帝都沒有否定,
鼎文帝鴻景也不認為鎮北王鴻煊帶去的五千親衛能起到什麼作用。
“鎮北王的主力還守在北境邊疆外的白帝城,如今形勢危急,必須讓他的主力退守北境城才行。”
利用北境城的地形優勢守住北境城,分一半兵力支援南疆這才是明智之舉。
大奉國京都軍隊兵力隻有四萬。
這些軍隊隻能用於保護大奉京都,絕對不可以調出京都之外。
連年的天災與大奉臃腫的官僚體製,
使得大奉的兵力越來越少,
鼎文帝鴻景看著太子說道:
“那雲州叛軍首領,已經擁有四十萬兵力,他豈肯罷手?”
鴻澤恭敬地說道:
“父皇!兒臣願意派一門客說服雲州叛軍首領!”
鼎文帝也沒有其他的辦法。
隻聽見太子鴻澤繼續說道:
“父皇兒臣派遣說客詔安雲州叛軍,請父皇將鎮北王鴻煊調離南疆,此事由兒臣全權負責。”
太子鴻澤根本就不認為鴻煊在南疆會有什麼建樹,帶著區區五千親衛去南疆又有什麼用呢。
鼎文帝知道,鎮北王不去南疆還好,他一去南疆,湘洲之地也失手了。
雲州叛軍大勢已成。
勢不可當。
最主要的原因是,能夠戰鬥的士兵都必須通過長時間的訓練和磨礪。
鎮北王帶去五千士兵就算他拿去了地方的兵力,又怎麼能與山匪叛軍抗衡?
這是一個常識的問題。
鼎文帝眸子盯著自己的兒子鴻澤一眼:
“太子,你說客若能詔安雲州叛軍,算大功!”
鴻澤露出大喜:
“懇請父皇下詔安聖旨!兒臣定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