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台上還在咿咿呀呀的唱戲,惹來他的不耐“閉嘴!都滾!”
吟唱之聲頓時停歇,戲班的人不知所措的待在那兒。
“不對勁,有事!”祖大壽深吸口氣“城外的人都入城,給孫閣老送信!”
“大帥。”親信有些不解“說不得隻是哨探們耽擱了...”
“屁!”祖大壽有些氣急敗壞“必是出事了!”
放到遼河的哨探能出什麼事?當然是建奴!
果然,到了第二天傍晚時分,幾騎哨探狼狽自比方飛騎而來。
他們帶來了一個震撼的消息。
建奴主力南下!
七月二十七,皇太極親率八旗並蒙古各部主力出沈陽南下。
翌日便渡過遼河,直逼大淩河堡。
此次南下攻打遼鎮,建奴主力儘出。
不但抽調了八旗丁口,更是將能說動的蒙古部落都給拉來,畢竟蒙古人不需要分心秋收。
算上沿途提供後勤運輸,以及前線乾活的包衣奴才,這次動員的人力超過了恐怖的十萬之眾。
在這個生產力落後的時代裡,能夠動員十萬人來打仗,這絕對是毫無疑問的本事。
龐大的軍隊將大淩河堡徹底包圍起來。
“真是看得起我。”城頭上的祖大壽,望向城外那綿延到仿佛沒有儘頭的軍營,苦笑連連“沒什麼說的,等援軍吧。”
一向都是崇尚主力決戰的明軍,自然是會派遣援軍。
不過皇太極對此早有安排,他定下的計劃,就是圍點打援!
遼南,金州。
蹲在路邊田埂上的陳然,手捧著大海碗,一邊吃飯一邊與身旁的老農閒聊。
“今年真是難得風調雨順。”老農臉上的褶子很重,麵龐被曬的很黑,可臉上的笑容卻是出自內心。
大口扒拉著大米飯的陳然,含糊詢問“怎麼說?”
“今年沒
大旱,沒水患,甚至連蝗災都不大。”老農感慨“好多年沒有這麼順過了。”
‘那是因為我動用了規則之力!否則的話,今年遼地會大旱,近乎顆粒無收的那種大旱。’
陳然笑了笑,並未有表功之舉“這是好事。”
的確是好事,莊稼人求的就是風調雨順。
“還有呢?”
“今年韃子沒來。”提起韃子,老農的麵色,浮起了一抹混雜著仇恨與恐懼的神色“我一家子都死在韃子刀下。在遼地這兒,誰敢種田,秋收的時候必然有韃子過來殺人劫掠。”
想要在遼地種田可以,但是必須得成韃子的包衣奴才,為他們耕種。
若是想自己種田養活自己,彆的時候沒事,秋收的時候必然殺你全家!
當年韃子屠遼,數百萬遼人被殺的十不存一,許多人躲藏在山林之中,試圖耕種過活,都遭遇過這等事兒。
“韃子不會來了。”吃完了碗裡的飯,陳然抬手抹嘴“他們永遠都不會有機會再踏上這片土地,我說的!”
“大帥一定能做到。”老農感激到落淚“老農終於能過上好日子了,都是大帥給了我們活命的機會。”
接過親兵遞過來的水壺灌上幾口,陳然長舒口氣“這次秋收,還有什麼顧慮,隻管告訴我。”
“大帥。”老農猶豫片刻,還是下定了決心“我們屯這邊還好,都是說好的四成租子。可屯裡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