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了揉自己的頭,覺的這東西還是留給那些大匠們看去吧。
現在還是正事要緊,她從懷裡掏出了一份圖紙,鋪開在桌子上。
幾位大匠湊過頭來,他們都習慣了,女君每有創新,必親繪藍圖,雖偶有細節偏差,但是每次做出來的東西都很好用。
“筒車?”柳瑩一眼就認出來了,這形狀和《魯氏秘錄》裡麵記載的不一樣啊!
她心中忐忑,以為女君是憑著《魯氏秘錄》,女君僅寥寥數眼,便能繪此圖樣,一時之間,她曾引以為傲的手藝顯得黯然失色。
本來還覺的憑這身技藝,能為女君所用而沾沾自喜,柳氏,陷入沉默。
其他工匠亦是疑惑:“這水能驅動之法,有何深意?”龍骨水車之類,他們自然熟悉,無論是翻車還是龍骨水車,早已廣泛用於農田灌溉,驅動方式多樣,手搖、腳踏、畜力乃至風力,不一而足。
然而女君設計的這筒車,雖借水力驅動轉軸,其後用途卻讓人捉摸不透!
謝嫻臉上帶笑:“我想把這轉軸後麵做成活口,想接什麼就能接什麼,可以舀米,可以轉磨,也可以碎石!”
臨近冬天,她這蜂窩煤的產量還是起不來,沒法子,人太少了,周邊幾個村中的壯勞力都不在,也不能指望靠一群婦孺把煤石砸成煤粉吧!
蜂窩煤所有的工藝中,隻有碎石這工藝是最費人力的,故而她靈機一動,欲借水力破解難題。
眾人聞此言,眸中閃過一抹亮色,設想若製成大型裝置,屆時確可隨需應變,靈活應用。
謝嫻接著道:“這水輪中,容易磨損的部分全都用鐵來製作,且還要兼顧鐵器核心部件的防水問題,所以大家還是要想想辦法。”
現在她手裡頭隻有高硬度的鐵,鋼材還遙不可及。實力有限,有些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