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軍設立最高元帥之職統率全國軍隊,最高元帥之職為皇帝擔任,依次往下的軍職以及對應軍銜為方麵軍司令(大將軍銜)軍團長(上將軍銜)軍長(上、中將軍銜)師長(少將軍銜)千夫團(上校、中校軍銜)百夫連(少校軍銜)總旗排(什長軍銜)小旗(伍長軍銜)士兵分為列兵、二等兵、三等兵、上等兵。”
蘇杭一口氣說完編製後緩了一口氣又繼續說道“軍隊編製規模采用三三製,方麵軍下設三個軍團(五十四萬人),軍團下設三個軍(18萬人),軍下設三個師(六萬人),一個師下設三個團(兩萬人),一團下設三個連以及一個獨立加強連(人數在一千五到兩千不等),一連下設三個排(人數在一百二十人以上),一排下設三個伍(人數在四十人以上),一伍人數在12人以上。”
蘇杭收起手中寫好的編製計劃書後轉身對朱良均拱手表示已經講完。
朱良均翹起二郎腿目光頗為淩厲的掃視眾人。
“大明新軍的軍隊編製已經製定,各級軍官按照剛剛說的按部就班,眼下我大明新軍人數在一萬五千餘人,抽調一萬人為大明新軍第一師,後續兵員會慢慢進行補充。”
人齊刷刷拱手。
“後天我決定讓蘇杭領大明第一師全部兵力分三路從北、西兩路發起進攻,收複荊門州、宜昌府、施南府、鄖陽府、襄陽府,初步預定半個月之內結束此次軍事行動。”
朱良均說完麵帶微笑的看向張劇對其客氣的說道“還勞煩先生立刻著手準備官吏去往這幾個地方任職實施新政。”
“臣張劇領命!”張劇一如往常,目光嚴肅的拱手接令,
會議散去,新軍被徹底打散按照新式編製進行劃分,各級軍官也都前往自己的隊伍裡任職。
經過一天的磨合後,大夥們出奇的發現新的編製不僅僅簡單通俗易懂,而且士兵們之間的配合更加的高效。
公元1840年,2月19日,大明複國軍第一師正式從江陵出征,向滿清叛匪發動戰爭。
西路軍在兩天時間內徹底拿下整個荊州府,大軍一路向西勢如破竹,行軍三天,戰鬥總時長不超過一小時,宜昌府、施南府二府之地很快被收複,沿途抵抗的清軍一聽到明軍提前發餉而且還是高額軍餉後紛紛高舉雙手向明軍投降。
北路軍的進攻也十分順利,綠營兵根本就不是裝備精良的明軍士兵的對手,mg-34機槍一噴出火舌後清軍直接就丟了手裡的刀槍直接高舉雙手投降。
不少被俘的綠營兵表示他們這輩子沒打過這種仗!
明軍士兵的想法也是同樣如此。
捷報一封接著一封的送到江陵城,朱良均的桌子上幾乎堆滿了呈上來的捷報信封,明軍一個連甚至一個排就拿下了一個縣城,城內的清軍絕大部分都是在明軍到來之前就高舉雙手走出城乖乖投降。
“明軍永遠無法在清軍投降之前消滅他們”這句話在整個大明軍隊的隊伍裡傳開了,以至於後期加入的明軍新兵都知道了這個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