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自請領兵(2 / 2)

表哥萬福 猶似 3973 字 10個月前

但是,可惜他廢了。

後半生也要坐在輪椅上過活,不能騎馬射箭上戰場了。

“殷懷璽”搖頭:“山東叛亂,非罪子不可。”

皇帝皺了眉,頓時就不悅了:“來人啊,送世子回福陽宮休養。”

“殷懷璽”想到了少主交代的話,就道:“皇上,請聽罪子一言,若皇上依然不願讓罪子帶兵平亂,罪子無話可說。”

皇帝定定地看著他:“你說!”

“殷懷璽”垂眸:“罪子想要領兵前往山東,原因有三。”

說到這兒,他鋒話微頓,聲音也沉了許多:“其一,我父戎馬半生,對朝廷忠心耿耿,毫無二心,雖死則無撼矣,但山東賊子,竟然膽敢借我父一世威名,行叛亂之事,謀逆之舉,汙我父一世英名,身為其子,理應鏟除逆賊,以正我父之清正之名,以儆天下之效尤,揚我大周之威名。”

皇帝聽得心念一動,“殷懷璽”身懷此誌,便是誌氣存胸,興許他……

但是,在目及他的雙腿時,又將心中的念頭隱下。

不急。

待聽聽他接下來怎麼說。

“殷懷璽”抬了眼睛,直視了龍椅上的君王:“其二,吾父精忠衛國,一片赤誠天地可證,雖慘遭陷害,蒙不白之冤,卻是求仁得仁,百姓們不明真相,受奸人挑撥,致民憤四起,李其廣之所以能一呼百應,膽敢在山東發動大規模叛亂,倚仗的正是“民憤”,借這股“民憤”,為皇上扣上“殘害忠良的昏君”之名,為自己的叛亂之舉,頂上“為民請命”的冠冕堂皇之名,“民憤”不平,何以平亂?亂不平,天下可安矣?而這“民憤”,非罪子則不能儘平。”

一針見血的話,說得皇帝呼吸也變得急促。

這段時間,全國各地民憤四起,已經有不少地區發生了小規模暴亂。

若是“民憤”不除,像山東叛亂這等大規模的暴亂之舉,絕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第二個,屆時民向不存,後果不堪設想。

而殷懷璽說得不錯,這股“民憤”唯有身為幽王世子的殷懷璽才可以平定。

如此一來,山東叛亂一事還真是非他不可。

皇帝還沒有開口,等著聽他繼續說。

“殷懷璽”接著又道:“罪子雖然廢了腿,不能騎馬射箭,上陣廝殺,但罪子,”他指了指自己的腦子,輕扯了唇,眉目間也透了幾分矜傲:“腦子還在,而這腦子裡裝的是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智謀,還有,我心尚存,”他一指自己的胸口位置:“大丈夫,當執三尺之劍,立不世之功,今所誌未從,何懼死乎?”

鏗鏘有力的話,石破天驚一般砸進了在場所有人耳裡。

一席話隻表明了一個意思。

平山東之叛亂,雖死不懼。

皇帝沒忍住,激動地大叫:“好,好,好一個大丈夫,當執三尺之劍,立不世之功,今所誌未從,何懼死乎,”說到這兒,皇帝“哈哈哈哈”地笑起來,猛然從龍椅上站起,大步下了台階,來到“殷懷璽”麵前,猛拍了他的肩膀:“你父王真是教了一個好兒子,真不愧是我殷氏皇族的龍子鳳孫,有誌氣,有血性。”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