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造勢(2 / 2)

表哥萬福 猶似 3888 字 10個月前

長安沒明白她的意思:“三司會審本就繁雜得很,審上三五個月也沒什麼奇怪吧!”

虞幼窈也是服氣了,隻好解釋:“那也要看是什麼案子,像迫害皇族,並且在證據充足的情況下,自然是能儘快結案,就儘快結案,畢竟這種案子都是拖得越久,牽連越廣,乾係越大,誰也不能保證,什麼時侯這誅滅九族的大禍,就輪到自己頭上了,朝臣們不敢輕忽。”

長安回過味來:“老王爺的案子是不是有什麼內情?”

虞幼窈點頭:“整個幽王府被長興侯,並幽州大小官員,豪紳們迫害,致家破人亡,幽王殿下更是背上了“謀逆”的罪名,世子殷懷璽更是殘病一身,一旦長興侯的罪名確認下來,幽王洗刷了冤情,平反一事就刻不容緩了。”

長安還是不明所以:“這是理所當然啊!”

話都說到這份上,就是個榆木腦袋也能聽出其中端倪了,虞幼窈無語了半晌:“你要明白,幽王一家雖是被長興侯等人迫害,但是身為帝王,誤殺功臣良將,殘害手足,也足夠在史書上,記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有損帝王威嚴,於名聲有暇。”

長安瞪大了眼睛:“所以,三司會審一直沒有結果,是狗皇帝授意?!他怎麼敢?不管怎麼說,老王爺也是皇族中人,這麼多年來,為他守疆沃土,功在千秋,他怎麼能為了一己私欲,置老王爺清名於不顧?”

虞幼窈微微一歎:“最是無情帝王家,皇帝他不是不為幽王洗涮冤情,也不是不為幽王平反,他隻是想看看山東的戰事,表哥能做到哪一步,再決定幽王的冤情該如何洗涮,該平反到哪個地步,參與三司會審的朝臣們洞察聖心,揣磨聖意,所以一直拖延著三司會審的進度。”

若沒有山東叛亂這一事,幽王依舊會被平反,隻是在平反的前提下,一代英明神武的幽王殿下,少不得要身染一些汙名。

比如,在封地上橫行霸道,這才逼得北地大小朝官,豪紳們,不得不聯合起來,奮起反抗,冒著迫害皇族,誅連九族的風險,陷害幽王。

屆時,這些人已經人頭落地,事實的真相到底如何,也是任憑朝廷說了算,百姓們敬仰幽王,是因為幽王鎮守幽州。

但他到底是個什麼人,沒有人知道,自然也會聽信這些流言。

幽王名聲有瑕,便是洗涮了冤情,也沒有好名聲了。

皇上誤殺了功臣良將,也能說是受奸黨蒙蔽,情有可原。

還能說是幽王自己殘暴不仁,在北地樹敵,死有餘辜。

史書上最多也是好壞參半,對皇上的威嚴名聲,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身為皇帝,他隻需要好好的恩賞幽王的遺孤,做一個好皇伯,就足以將史書上,那僅剩一星半點的汙名徹底洗涮。

長安憤憤地握緊了雙拳:“如果少主打了勝仗,老王爺才能真正的洗涮冤情,如果少主吃了敗仗,老爺子便是平反了,怕也不光彩?”

虞幼窈點頭,又搖頭:“打了勝仗,幽王殿下的冤情未必也能洗涮乾淨,關鍵要看,這一戰對朝局,對天下的影響,單看我們怎麼去運作。”

長安恍然大悟:“你將山東的戰事寫成了話本子,是想為少主造勢,加大這一戰,對天下,對朝局的影響力。”

虞幼窈頷首:“幽王一案,各地民憤四起,這個時候凝聚民心,安定民心,才足以影響朝堂,我要讓這九州天下,四海八荒,人人都知道,幽王世子殷懷璽,縱是弱歲,殘病,依然是武曲下凡,有養濟九州之肚量,懷掃儘四海之乾坤,刀筆敢欺蕭相國,聲名不讓孟嘗君。”

長安恍惚地點頭,又問:“那第二個原因呢?”

虞幼窈淡聲道:“你可知,隨表哥一起出征的,還有幾位身經百戰的老將,其中名聲最盛的就是常寧伯,此人出身草莽,全憑一已之力封爵拜將,在一乾出身寒門的武將之中,有極高的聲望。”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