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冰凍三尺(1 / 2)

表哥萬福 猶似 4492 字 10個月前

“暗地裡,李其廣卻意圖轉移朝廷的視線,策劃潛逃,少主得了消息之後,就將計就計,把消息透露給了氏族,兩方起了內訌,最後讓少主一網打儘。”

虞幼窈撇了嘴兒,就知道從殷三嘴裡聽不出什麼精彩紛呈,起伏宕蕩的故事。

話是這麼一個過程。

可其中的運籌帷幄,哪兒是三言兩語就說完的。

不過,既然山東這麼輕易就解決了,表哥大約半個月左右就能班師回朝,虞幼窈也就不糾結這些了。

鋪了紙,蘸了墨,就給表哥回信了。

一個多月沒給表哥寫信,虞幼窈絮絮叨叨寫了二十多頁,如從前一樣,大多都是府裡的瑣碎小事。

比如,今年恩科狀元,取了寒門士子。

殿試的文章流傳之後,虞幼窈也看了。

這位寒門狀元,確實極有才華,通篇“治藩論”,以道教齋醮(同“叫”)儀式時,獻給神明的章表奏文,簡稱青詞為結。

用極其華麗的詞藻,表達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子以仁治,而藩王當俯首稱臣。

藩王治民,當訟天子之仁德,擁兵而不能自重。

藩王治理封地,應訟天子之仁治之功,以免藩地隻知藩王之統治,而不知天子之仁德……

其中表達了一個重點,藩王圈地為王,藩地百姓在藩王治下,自然不知天子之功德。

點出了治藩先治人,民心向了天子,就沒藩王什麼事了。

確實是言之有物,行為卻頗為空洞,還不如虞善德的文章。

虞幼窈分明看出了,這篇文章以道家青詞為結,字行間諛辭邀寵,分明是想走詞臣一道,平步青雲。

而他卻是馬屁拍到了馬屁上,讓皇上看了一個龍心大悅,儘展了才華,便是沒顯出“才乾”,也被皇上欽點了狀元。

虞幼窈又提了虞府一榜四進士,轟動了天下。

古有一門四進士,同門而不同榜,被傳為佳話,像虞府今次般一榜四進士,是極少見的。

虞幼窈猜測,這大約與“忠烈公”有關。

“忠烈公”重工、農、商,有不少相關著書傳世,虞氏世代承祖宗遺烈,先誌,將“忠烈公”的著書當成了《四書五經》來研讀。

今次科舉,不少自詡才華橫溢的世家子弟,皆因“治藩”二字削了膽氣,行文難免畏首畏尾,不見水平。

而大周朝自高祖皇帝起,就推崇“忠烈公”在前朝時的政舉,也是極重視工、農、商,無論從哪一點出發,皆能與“治藩”對得上。

在世家子弟科舉失利之際,虞氏族裡的表現就尤為突出。

加之虞氏人才凋零,文章雖無治國之經要,卻也言之有物,頗為實乾,加之國庫空虛,工、農、商是豐盈國庫之根本。

皇上也有心重用虞氏,扶持虞氏為己用,這才對虞氏族格外看重。

虞幼窈提了虞善德館選庶吉士,入了翰林院一事。

還提了家裡辦了大宴,男女各三十五桌,險些擺不下,好在家裡都有準備,不然就丟了臉。

說到這裡,就忍不住向表哥抱怨,辦宴太辛苦了,家裡人少更是分身乏術,一人當成十個人使,還好有許嬤嬤幫忙……

還寫了秋姨娘懷穩了胎,現在也能幫著理一理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