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甚至還莫名猜測,在模糊的夢境裡,他肯定對虞大小姐做了什麼不好的事,害了虞大小姐紅顏早逝。
可是!
令宋明昭不解的是,他很欣賞這位虞大小姐,又怎麼會傷害她呢?
這個問題一直到現在,依然困撓著他。
他不由自主地,開始關注虞大小姐,打聽一切和她相關的消息。
到了未時末,宋明昭便提出告辭。
虞老夫人讓人誰備了肉桂茶,及屋裡薰用的,經虞幼窈改良後,加了**的辟寒香,並且些年禮等。
零零碎碎的東西加起來,也回了半車禮。
宋明昭送了大半車,從江南帶回京裡的特產,虞府也不小氣,也回了鎮國侯府諸人都喜歡的香藥,茶藥等。
到了第二日,柳嬤嬤就親自去莊子上接虞兼葭。
虞幼窈原是打算親自過去。
虞老夫人卻不準:“這天寒又地凍,路途也不近,你身骨還嫩著,哪能到外頭去挨凍受累,柳嬤嬤自個去就行,這年關將至,這幾日你都忙著準備年禮節,已經夠忙了,便是外人也不會多說什麼。”
平常府裡的事,倒是可以交給秋姨娘來做,她雖然懷著身子,但身邊有族嬸幫著,還有柳嬤嬤幫著,也累不著什麼。
可這準備年禮和節禮的事,秋姨娘再能乾也幫不上忙。
這裡頭一應的規矩和禮數,是要拿了虞府平常交好人家的名單,再找出上個年,對方的年禮單子,對照著,再酌情添減,不光要體現了禮尚往來的禮數。
當家的人是否賢惠,旁人看了你家的禮單,心裡大體就都有底了。
禮單體現就是為人處事,往人交際往來的核心。
虞幼窈也不堅持,就道:“我院子裡的劉婆子是個妥當人,往常我出門,都要帶了她一起,讓柳嬤嬤把她也帶上,我也能更放心一些。”
這天寒地凍,虞兼葭身子又不大好,多帶幾個有外麵經驗的人,也能有個應對。
虞老夫人一聽就笑了:“還是你想得周全。”
像劉婆子這種,有不少外出經驗,也能應對的老人,放眼裡府也沒幾個。
虞幼窈笑了笑,便和虞老夫人商量回禮的事——
“去年齊府送的節禮單上,就有一隻景德鎮天青玉壺瓣春瓶,顏色均淨,是上好的天青釉,按道理說,今年齊府準備的節禮,對照往年,價值上也都差不離了,我們家準備節禮,便也要按照去年的慣例才是。”
虞老夫人撚著佛珠沒說話。
節禮年年送,禮單都是比照著從前,價值也是根據物價做了相應調整。
每年的節禮,除了一應東西會變些不同,價值份量也都相差不離。
虞幼窈就繼續說:“隻有陰雨天才能燒製出上等的天青釉,今年天氣乾熱,雨水少,市麵上天青尤其少,價值也往高了去,便也不適合回這禮,本朝尚紅,春節又是喜慶日子,不如就換作了,同為景德鎮窯的釉裡紅玉壺瓣春瓶?顏色純正鮮麗的釉裡紅,也是十分難得。”
虞老夫人笑了,這就是送禮的精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