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想好的,等五案首之後,就有足夠的把握,讓祖母親自上虞府求親。
可這一切,都毀在了這突如其來的牢獄之災上。
原本八成的把握,也隻有兩三成了。
虞祖母偏疼虞幼窈,首先要考慮的,還是他身體情況。
所以,他不顧祖母的阻攔,執意要上寶寧寺靜養。
是因為,他一早就知道,沐佛節這一日,虞祖母會帶虞幼窈來寶寧寺,隻要見到了虞祖母,虞祖母自然會認為他的病,並沒有想象的嚴重。
如此一來,他就有三四成的把握。
這是算計的第一環。
他又故意提及了,當年虞幼窈在寶寧寺裡救了他的事,虞老夫人是禮佛之人,也篤信緣分因果。
至少能為他再增加一成把握。
虞老夫人苦心為虞幼窈籌謀,有了這兩層的救命之恩,她不可能沒有思量,至少可以再加一成把握。
後麵再提了三皇子一事,可以再加兩成把握。
如此,他所圖之事差不多能成了。
果然!
虞老夫人一聽了這話,饒是活了大半輩子,見慣了風浪的人,也不禁麵色胚變,老皺了皮的手,一抖索,手上一咣,杯子就滑落到地上,“哐啷”碎了,杯裡的茶水,灑落在裙子上,顏色深了一片。
柳嬤嬤嚇了一跳,連忙上前:“老夫人,您沒事吧!”
耳邊“嘩啦”的脆響,刺激醒了虞老夫人,她攥緊了椅子的扶手,鎮定道:“沒事,都收拾乾淨了。”
柳嬤嬤連忙去收拾。
虞老夫人捏了帕子,拭了手上的茶漬,之後才道:“多謝宋世子告之此事。”
皇上至今還未立儲,儲位之爭是必然的,皇子們的親事,也將成為他們手中,最有力的爭儲籌碼。
正妃必須是手握兵權或身居高位的勳貴權臣家的嫡小姐。
側妃就要挑家世過人,名聲不錯,還有利用價值的人選。
吏部侍郎是三品官職,吏部又是六部之首,光是這一點,就已經很顯眼。
老大不是出身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不入內閣,就到不了權利的中心國,就是這樣不上不下的家世,才叫人為難。
像鎮國侯府那樣的人家,隻要盯上了宋三姑娘的人,不是當今皇上,那也要看鎮國侯府願不願才是。
更遑論,窈窈的外家謝府,掌握了全國近三成的商道,有錢也有渠道,任誰也要垂涎三尺,加之窈窈還是受過太後娘娘稱讚過的。
這樣家裡有勢、有財,有貌、有渠道的大家小姐,正妃位置,身份上低了一些,可一個皇子,除了一位正妃之外,還能娶另外兩個側妃,雖然側妃也是風光娶上門來的,與位卑的妾室,有根本上的不同。
可地位上矮了正妃,依然還是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