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家主心中又是一沉。
李大人刁滑得很,見風使舵的本事也厲害,看他對韶懿郡主謹慎的態度就知道,這位韶懿郡主,肯定不是好糊弄的人。
李大人擱下茶杯:“都說鐵打的世家,流水的王朝,虞氏族是當之無愧,雖然自本朝起已經落沒了數百年之久,但家族底蘊還在,虞氏也始終紮根在朝堂之上,甚至又培養出了一位內閣宰輔,一位懿從聖尊正一品的郡主。”
四位家主那種所謂的世家優越,被這一番話擊得七零八落。
虞氏族在前朝時,曾是大周朝第一簪纓世家。
何為簪纓?
在眾多家族中,就其家族曆史發端之久遠,與綿延之流長而言,虞氏家族也是少有其匹。
能與之一較高低的,隻有臨江葉氏。
“史上有琅琊王氏,培養了三十六位皇後,這意味著,世家大族對家中女兒的教養不輸男兒,所謂教條閨範,束縛的不過是尋常女子,你看韶懿郡主,在祖母孝期,去泉州養病,世人皆道她至孝,在祖母孝期,應武穆王之邀來了北境,本該離經叛道,可倘若這消息遍傳天下,世人又要讚她聖善。”
一個女子能做到這一點,絕非偶然。
識時務者為俊傑,可這世間能幾人能透過表像,看到時事時務,從而做出對自己有利的選擇呢?
不是每一個人能有識時務的本事。
能做到這一點,至少也是個人才。
“韶懿郡主師從葉氏女,身邊還有宮中的嬤嬤教養規矩,眼界和心襟非一般人可比,曆朝曆代外臣之女封爵,多數嫁進了宗親皇室,你看武穆王對她的殷勤態度,就該知道皇家,對這位韶懿郡主的重視。”
長篇大論說了一通,依然沒有正麵回答萬家主的問題,沒對韶懿郡主評頭論足,反而提了韶懿郡主的家世,名望。
四大家便是與虞氏有所不如,卻也明白李大人的意思。
想要和韶懿郡主為敵,先要掂量一下,韶懿郡主背後的虞氏族,他們惹不惹得起,其次還要掂量一下她背後的宗室,眼下她身後就站了手握重兵的武穆王定北王,可見連宗室對她有多麼重視。
韶懿郡主是氏族嫡長女,打小接受的教養,也不輸男兒,胸襟、手段、心性、城府樣樣不會缺的。
滿臉怒火的喬家主,臉色也鄭重了幾分。
李大家輕歎一聲:“大批流民聚集城外,若不加以安置,出亂子也是遲早的,身為連城知縣,便是為了這項上人頭頂上的烏紗帽,也是責無旁貸,你們已經得罪了武穆王,連城出了亂了,你們也難逃乾係,便是罪不至死,也要耽擱你們的賺錢大計。”
武穆王主張收容流民,四大家置若罔聞,韶懿郡主摻合連城蠶業,未必沒有武穆王的意思。
可惜四大家,在連城做土霸王做久了,就忘記了自己有幾斤幾兩,從韶懿郡主遞名帖開始,他就知道,一旦連城出了事,四大家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四位家主互相對視一眼,一時拿不定主意。
李大人也不欲再勸,隻道:“我言儘如此,究竟要怎麼做,你們還是自己拿主意吧!”
??寫了這麼久的四大家,把他們連出來溜一溜~炮灰也有尊嚴咩~不能隻活在傳說之中~
?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