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流民遷到東北三省去,這倒是一個好主意,既能安置流民,給流民一條活路,又能解決一個禍患,將流民這個燙手山芋扔給武穆王。
但問題是!
武穆王也不傻啊。
經過山東平叛,周厲王一案,武穆定北王已然在朝中立威顯能,尤其是內閣,對他尤其忌憚。
虞閣老一臉恨鐵不成鋼:“我說你們一個個,平常看著挺精明的,可到了大事上,怎麼就犯起糊塗來了?你們想想啊,大周朝初立之際,高祖皇帝在遼東一帶,下設了遼東都司軍鎮,言滄海之東,遼為首疆,中夏既寧,斯必戍守,並且頒發了一係列強邊禦外的國策,還將大批因戰亂而流離失所的流民,遷往了北境。”
朝臣們漸漸回過味來。
齊大人更是一激動,猛拍了一下大腿:“對啊,北境地廣人稀,遷移流民,發展人口,進而提高生產力,也符合強邊禦外的國策,既是國策,武穆王就不能拒絕。”
一個“國策”,就解決了困撓朝臣的心病,朝臣們頓時高興起來——
“虞閣老此乃高見……”
“果然,薑還是老得辣啊……”
“虞閣老此計甚高……”
“……”
虞閣老一副老神在在的表情:“武穆王是藩王,不好插手官府的事,但大批流民遷往北境,官府也不好管束,還需要武穆王出麵威懾,也不能讓武穆王借著藩王的身份撒手不管,屆時出了問題,誰也兜不住。”
齊大人眼皮重重一跳,這是要讓武穆王插手官府的事?
朝臣們也是一愣,忍不住仔細思量這話。
虞閣老將朝臣們的表情看在眼裡,因為查閱過高祖皇帝頒下的國策一應內容,便是談了這等敏感的話,也是氣不喘,心不慌。
“既是國策,當人人奉行,武穆王也不能置身事外,當年高祖皇帝主張遷移流民,就是在遼東都司的協助之下。”
立馬就有內侍出了大殿。
不一會兒,就抱了一摞書過來,都是有關高祖皇帝頒發的國策內容。
朝臣們立刻開始翻閱查看。
虞閣老端起茶杯來,靠在椅子上喝茶。
大約一刻鐘,便有朝臣道:“虞閣老說得對,既是國策,當人人奉行,北境是在武穆王轄下,邊境常有外敵滋擾,攘內才能安外,安置流民雖然是官府之責,武穆王也是當仁不讓,須知非常時期,要非常之行事,不可等閒視之。”
讓武穆王插手流民安置一事有些不妥。
但是比起流民暴亂頻發帶來的隱患,這個結果似乎,也更容易被人接受。
況且,還有高祖皇帝前車之鑒,倒也還算順理成章。
這樣一想,朝臣們很快就達成了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