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懷璽搖頭:“養蠶十分繁鎖,我也沒有精力折騰這些,一百萬畝也不算多,連城的散戶,被四大家壓迫多年,手中錢糧有限,這幾年北方大旱,遼東一帶也受到了一些影響,有能力且願意冒險購買山林,擴大養蠶的人不會太多。”
“軍中將士多苦寒,手中銀錢有限,購本能力不會太高,這一百萬畝雖然多,卻也隻有你有財力吃下,也隻有你,能保證買了林地之後,能安置流民。”
流民們沒有能力購地養蠶,為了保證流民能很好的安置,虞幼窈必須要在連城蠶業裡占有絕對的話語權,那麼她名下的養蠶場,就不能太少了,四大家每家,都掌握了將近四五十萬畝的養蠶規模。
虞幼窈點頭:“那行,蠶卵我和會散戶們商量購買,災民們在我的蠶場養蠶,所收獲的三成蠶繭歸自己所有,七成歸我,我會以市價,收購他們的三成蠶繭,換銀換糧均可,相關的契約,等流民們在複鎮和蓮鎮安置下來後,我會以家族為單位,與他們定契,根據每家人口多少,發放適量的蠶卵。”
這是她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和名下兩位蠶莊的管事,商量之後才決定的。
北境收容了大批流民,其中一部分流民,將會安排到地廣人稀的地方,去開荒種番薯。
有一部分流民,會安置到遼東一帶適合養蠶的地方,去養蠶。
柞蠶的價格高於桑蠶,利潤十分可觀,她不能讓養蠶的利潤高於種地,不然遼東三省人人養蠶,沒有人耕地產糧,就要向外購買糧食,不能自給自足,就會受製於人,但凡有個天災人禍,百姓隻有等死。
必須要讓養蠶的利潤,與種地的利潤持平。
養蠶和種地互進,北境才能發展起來。
重農抑商是國策,要一開始就把苗頭掐在萌芽裡。
三成的蠶絲,已經很不少了。
謝景流深深地瞧了虞幼窈:“史上記載了幾次奇荒,最嚴重的一次,波及了將近十多個地域,一千萬餘人餓死,另有二千多萬災民逃荒到了外地,造成這一後果的,不光是天災,更是人禍。”
“當時的朝廷十分腐敗,民間組織了一起大規模的起義,並且脫離朝廷,建立了政權,兩方鬥爭,長達二十餘年,波及了全國,對當時的農業,造成了致命的打擊。”
“百姓不能休養生息種田耕地,朝廷為了鎮壓起義,大肆征收糧食,起義軍為了對抗朝廷,也向百姓征糧,百姓無錢也無糧,災情到來時,隻能等死。”
他這個小表妹,胸襟眼界非一般人可比。
謝景流一臉驕傲。
虞幼窈點頭:“這一次北方大旱,遠沒有史上記載的奇荒嚴重,可即便如此,整個北境也有上千萬災民,逃荒的流民,達到了四五百萬,追根究底還是山、陝、甘三地,商幫勢力龐大,抑製了農業發展,使北境境內生產力低下,糧產逐年減產。”
她也是吸取了教訓,無論有什麼賺錢的法子,都要為農業創造有利條件。
殷懷璽笑著頷首:“就依你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