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交流的是自己寶貴的技術和經驗,學習的也是旁人寶貴的技術和經驗,互利互惠的事兒,哪能藏捏著。”
“……”
李大人不動聲色地瞧了這一幕,深覺韶懿郡主手段高明。
一個交流會,將一盤散沙的散戶徹底整合在一起,整合的是人手,也是人心,更是散戶掌握的資源。
散戶們唯韶懿郡主馬首是瞻,已經初步確立了,韶懿郡主在遼東三省蠶業的地位,及影響力。
如此又過了兩日,到了得月樓包場這一日。
天方蒙亮,錢管事就帶著從難民裡挑出來,養蠶最好的三人進了城內。
這三人,一個是年約四十來歲,滿臉滄桑的中年婦人,旁人都叫叫她梅嬸,一個是長相十分普通,二十來歲的青年,叫於安。
還有一個十三四歲,模樣清秀瘦小的姑娘,一雙大大的杏眼,鑲在瘦巴巴的臉上,烏溜溜地十分明亮。
這姑娘叫紅兒,跟著父母、弟妹一起逃荒,父親餓死在半道上,幼妹年歲小也沒有挨過。
母親帶著她和弟弟逃荒到了連城。
孤兒寡母生存不易,母親隻能帶著弟弟,跟著武穆王組織的隊伍,去附近山裡采一些野菜野果。
武穆王不白養流民,安排了各種活計。
采集隻允許孤兒寡母的人家參與,人數也有控製,附近的山脈都是輪番著來,每三天采一次,每一家隔三天,才能參與一次,不允許過度采集。
另外還有漿洗、趕海、打漁、打石、開荒、種樹等百來種。
有識字,懂數術,精通手藝的人,要到軍管所登記名冊,會另行安排,待遇也會更好一些。
連城要發展蠶業,尤其是精通絲、織、繡、染手藝的人,都被提前挑到了蠶莊上,安排人傳授更好的技術。
也會挑家裡困難,年歲小的姑娘跟著一起學。
也是因此,紅兒明白了一技之長的重要,當武穆王派了蠶農過來,教導其餘這些沒有一技之長的流民學習養蠶技術時,春兒大喜過望,連忙報了名。
紅兒想用自己的養蠶技術,帶著母親和弟弟在連城紮根。
她腦子活絡,養蠶學得好,九種柞樹葉子放在一起,她一眼就能分辨出來,柞蠶有可能發生的病變,防治等等,她都了若指掌。
她之所以沒有和第一批流民,一起遷到複鎮或蓮鎮去育卵,是因為錢管事讓她幫忙教導其他流民養蠶。
紅兒覺得自己能得錢管事另眼相看,已經很幸運了。
沒想到,錢管事和張管事,還會挑選她進城,去參加一場,以韶懿郡主的名義,舉辦的散戶養蠶交流聚會。
她很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