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這位故人,是從前借住在虞府的周氏令懷,和虞幼窈有青梅竹馬之誼。
臨行前,長安一通誅心之言:“謝氏愛女之深切,臨終之前,曾尋了能工巧匠,為愛女打造了十五個長命鎖,其中有一個錦魚雙魚長命鎖,一黃一紅兩條錦魚,天生異象,是虞大小姐五歲生辰那時,其祖母親自為其佩上。”
“第二年,四月初八沐佛節這日,虞大小姐隨著祖母上寶寧寺,為其母添香油,祈福,悼念亡母,這條長命瑣不慎損壞,虞老夫人覺得不吉利,長命瑣所係的是,孫女兒的福祉,輕易不可損壞,虞老夫人唯恐,對孫女兒有損,將其放在佛堂之中日日誦經,壓福。”
長安離開後,“宋明昭”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
他之所以認為虞兼葭是他幼時的救命恩人,是源於有一次,聽到虞兼葭提及小時候沐佛節,陪祖母去寶寧寺上香,遇到賊人一事。
他心中起了懷疑,就去查了這事。
得知虞幼窈和虞兼葭那日一起去了寶寧寺,虞大小姐名聲不大好,打小就囂張跋扈,嬌縱橫蠻。
他自然不會認為救下他的人,會是這麼一個聲名狼藉的女子。
自然就開始關注虞兼葭。
因證據有限,“宋明昭”也沒有就此認定,虞兼葭就是他的救命恩人,但接觸多了,便也覺得虞三小姐聰慧知禮,難免高瞧了一眼,與她心生好感。
後來,虞大小姐在榮郡王府幽會三皇子,損了清譽。
虞老夫人為了保孫女兒的性命,就用祖母生前,和虞老夫人來往的信件,逼他承認與虞幼窈有婚約。
祖母打小就喜歡虞幼窈,她和虞老夫人對婚約一事達成了共識,在信件之事,確實提及過。
他沒有辦法否認。
否認就是不孝。
可私心裡他並不想娶一個聲名狼藉,失了清譽的女子。
對虞大小姐心懷了遷怒,越發地不喜。
沒過多久,虞老夫人猝然長逝。
不久之後,最終讓“宋明昭”確定,虞兼葭是救命恩人的是,一條破損的錦魚長命鎖。
虞兼葭親手拿出了那條錦魚長命鎖,告訴他:“這是我幼時戴佩之物。”
上麵缺了的一部分,正是他慣常戴在手上的長生結上的碎玉部分。
而且,就在他看到這條破損的錦魚長命瑣之後,他從虞府得了一個消息,虞大小姐並非虞宗正親生,而是其母不守婦道,與人苟且,珠胎暗結。
而這個苟且之人,虞府沒透露出任何消息。
他和虞大小姐有婚約在身,乍然得知此事,自然惱怒交加,他派人去泉州查了謝氏未出閣的事,就查到謝氏與虞二爺來往過密。
一切已經不言而喻了。
“宋明昭”是天之驕子,何等驕傲,卻被逼娶這樣一個聲名狼藉,又身世不堪,肮臟至極的孽種為妻,這對他來說,簡直是天大的屈辱。
可祖母已逝,虞老夫人也去了。
這樁婚事是長輩之命,連退也沒有辦法退,否則鎮國侯府並他,也會擔上背信棄義,甚至是不孝的惡名。
婚後他對虞幼窈不假以辭色。
虞幼窈似是因這樁親事,對他心懷愧疚,生了補償的心思,對他頗為上心,時時做出討好的舉動。
次數多了,他也懶得再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