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這個,孫伯臉色一耷,就沒好氣地瞪了她一眼:“早前讓你跟我一起學醫,你不肯學,要不然我老人家,也不至於這麼大年紀,還要在外頭拋頭露麵,辛辛苦苦地挑傳人,哼!”
且看她學習香藥,不光能複原失傳的殘方,還能在一種香的基礎上,不斷地進行創新,創造出全新的香方,香藥。
如麝藥香丸、膏油、天澤香丸這些香藥,有哪一樣比湯方丹藥差了?
香藥同源,調、治、養缺一不可,幾乎所有香料,在具備香性時,也具備藥性,香藥配伍,藥方的配伍一般,是需要龐大的藥理學習,和豐富道醫知識,活學活用來支撐。
這才是他看重虞幼窈的原因。
他天賦不如虞幼窈,鑽研前人牙慧,尚有不足。
虞幼窈卻能創新。
他現在挑傳人,也能挑到有天賦、有毅力、有心性的好學生,但如虞幼窈這般,能將道醫發揚光大之人,卻是難之又難。
心中難免遺憾,每次見到了,難免就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
虞幼窈一臉無辜,連忙端起茶杯,假裝自己在喝茶,仿佛沒聽清他的話。
就這德性,可把孫伯瞧得是一臉痛心疾首,偏又無可奈何:“我這輩子也就瞧中了兩個傳人,一個對醫術完全不感興趣,一個儘把心思折騰到了彆處。”
虞幼窈有點好奇,孫伯瞧中的第一個人是誰?
接著!
孫伯就叨叨起來:“最可恨的就是殷小子,打小就焉壞,明知道我老人家為了挑一個傳人,走遍了大江南北,後來終於瞧中了他,他就可勁地吊著我老人家。”
這,還真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虞幼窈一臉同情。
她就說嘛,孫伯一心鑽研醫術,各種藥方是沒少贈人,甭管是不是懂醫術,按照他的話說:“對彆人有用的東西,才有傳承的價值。”
道理很淺顯,這個藥方幫助了對方,自然就會一代代傳下去。
因此孫伯很少治病治人。
怎麼就輕易讓周厲王請回府中,為他治療顱內於血之症?
原是瞧中了殷懷璽,想要收他為徒。
故意送上門來的。
“……一會兒說什麼,沒聽過我老人家的大名,質疑我老人家的醫術,我老人家為了證明自己的醫術,就去軍中,給軍醫們傳授了三年醫術。”
“一會兒又說,他爹不太想讓他學醫,我老人家,就尋了軍中的軍醫一起,把自己所學編撰成書,贈給了周厲王,以表誠心。”
“成書之後,他又覺得醫術入門太難,我老人家,隻得又將自己學醫的經驗寫下來……”